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帕金森患者 神经调控适合你吗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5-04-09 23:12:17 热度:581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如今,脑起搏器作为神经调控技术应用于帕金森病治疗已经显示出良好疗效以及微创的优势。但作为世界帕金森病患者最多的国家,我国仅有6000余名患者接受了该项治疗。大家对这项技术的了解还十分有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教授 冯 涛

  目前全球有400万~500万患者深受帕金森病的困扰,中国有200万以上的人患有此病,是世界帕金森病患者最多的国家。
  在治疗帕金森病的科学研究过程中,左旋多巴制剂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疗效,被誉为重大的医学进展。但是随着帕金森病的进展和长期药物治疗,帕金森病患者会出现一系列被称为运动波动和不自主运动的并发症。疾病发展到这个阶段,即使进行系统的药物治疗,也难以获得满意疗效和理想的生活质量。
  新疗法揭开帕金森真面目
  1987年法国神经外科医师 Benabid教授开拓性地在帕金森病患者脑内植入一丘脑刺激系统以控制颤抖现象,开始了一系列的试验性研究。1997年脑起搏器在美国获准用以治疗原发性震颤与帕金森病震颤。1998年脑起搏器在欧洲、加拿大与澳洲获准用以治疗重度帕金森病的运动障碍。2000年脑起搏器手术在美国通过批准,用以治疗重度帕金森病的运动障碍。脑深部电刺激技术的应用也提示医生,从脑网络以及运动调控环路的角度认识和治疗帕金森病,超越了传统上认为帕金森病是由于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神经元退行性病变导致的疾病。
  帕金森病存在广泛的特征性的运动神经调控网络的病变,在这些环路中一些关键的节点,虽然没有发生帕金森病的病理变化,但其代谢和功能却发生了异常。通过对这些关键的节点给予高频率(少数是低频率)的电脉冲进行调控,可以显著纠正运动神经调控网络的异常代谢和功能活动,从而在改善症状的同时可以降低抗帕金森病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减轻与药物相关的运动并发症和潜在不良反应。
  选择好时机患者会更受益
  欧洲神经病学联盟和国际运动障碍疾病协会在帕金森病的治疗指南中指出,对于存在运动波动、异动症、药物难治性震颤等表现,通过充分的药物调整不能获得满意疗效的帕金森病患者,通过微创手术方法植入脑深部电极及脑起搏器装置是合理有效的治疗选择。
  脑起搏器治疗帕金森病要注意适应证以及时机的选择。脑起搏器治疗主要用于进展期帕金森病患者在治疗的“蜜月期”过后,出现长期药物治疗相关的并发症,主要是运动波动(例如剂末现象)和异常运动等难治性症状。此外,脑起搏器治疗对于药物抵抗性严重震颤以及冻结步态、频繁跌倒等症状也有效。
  但并不是所有的进展期帕金森病患者都适合植入脑起搏器。一旦帕金森病进展合并痴呆、严重神经精神障碍时,就已经错过了植入脑起搏器的时机,难以获得满意的疗效,而且不良反应也会增加。因此植入脑起搏器并非可以无限期地等下去。
  脑起搏器尚不能根治帕金森
  脑起搏器技术在药物治疗之外为对抗帕金森病提供了强有力的治疗手段,但是脑深部电刺激技术并不能根治或者完全逆转帕金森病,迄今为止它还是一种改善症状的方法。
  随着人们对脑神经可塑性的不断深入研究和认识,应用脑起搏器改变帕金森病的进程也在研究之中。在神经调控技术领域,经颅磁刺激或者电刺激技术也展现出一定的应用前景。无论是脑深部电刺激术还是经颅磁刺激技术均体现了微创或者无创的优势,以及精准医疗的治疗理念,在提高疗效的同时也降低了医疗措施本身潜在的风险和不良反应。
  相关阅读
  术后别急着减药量
  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尹  丰
  多年来,神经内、外科对于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存在分歧:内科医生一般不推荐患者做手术,认为药物完全可以调整;外科医生则认为患者药物疗效减退后,外科手术是最佳选择方案。直到2013年,国际权威杂志发表的大宗病例长期随访数据表明,帕金森病患者出现运动并发症后的最佳方案是药物治疗配合脑起搏器手术治疗,神经内、外科终于达成共识。
  一般来讲,患者发病初期,应先推荐药物治疗。这一时期,患者的震颤、走路拖步、起坐困难、翻身困难等症状会随着用药得到改善,生活能够自理。2年~5年以后,药效减退,临床通过加大剂量和联合用药等措施促进药物优化。若在药物最优化的情况下,患者病情仍难以控制并出现运动并发症,则推荐实施脑起搏器手术。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可将帕金森病分为1期~5期。其中,1期~2.5期是早期,药物可较好地控制症状;2.5期~4期时,建议患者(尤其是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尽快接受手术治疗,以便享受由手术带来的长约10年左右的高质量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开展脑起搏器手术的目的,不是要把药物全部停掉,而是希望通过刺激器与药物的最佳配合调整患者状态。这就需要整合内外科医疗资源。2012年我院设立了帕金森病“绿色通道”。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各有一位专家联合出门诊,进行无缝对接。患者能够在两个科室之间流动,无需重新挂号。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还能享受到影像科、心理科、运动康复科、营养科等相关科室的会诊。
  需要注意的是,起搏器一般在术后4周才会开始发挥作用,因此手术后症状不会马上得到改善,患者仍需按术前剂量和方法服用药物。此外,患者应重视康复治疗。术后,康复科医生会教授患者锻炼方法。适宜的康复训练对于维持良好的身体状态能发挥积极作用,例如打太极拳、练毛笔字、拣豆子、朗读文章等。(本报记者乔  宁整理)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