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发展中医须适应和把握经济新常态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2015-03-13 00:04:31 热度:490

□ 张重刚 河南省中医管理局

    •我国经济在经历30多年高速增长后进入新常态。经济新常态将给中医事业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多的社会资本,以及潜在的发展机遇。
    •中医行业在承担改革和发展双重任务与压力下,要强化发展就是硬道理的意识,进一步提升事业发展的能力,坚持统筹协调科学发展。
    •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实践解决好中医事业发展面对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坚持中医思维、改革精神、法制意识,在适应和把握新常态的基础上,做好中医工作。

    《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是在经济新常态下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坐标和路线图。在经济发展速度由持续高速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变为质量效率型的大背景中,也给中医事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结合今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精神和河南省中医工作实际,中医行业也要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中思考问题和谋划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正确认识新常态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我国经济在经历30多年高速增长后,已进入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作用叠加,带来了经济新常态。经济新常态将会给包括中医事业在内的社会建设带来深刻影响。
    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新常态必然带来发展速度的调整,但这种调整不是速度绝对放缓和各个领域等量放缓。前些年公立中医医院规模快速扩张、基础设施和诊疗设备投资快速增加、诊疗数量和业务收入高速增长的情况将逐步发生变化,但在某些地方和领域仍然会保持较快发展速度。河南省在中医药历史积淀、专科技术、机构发展、中药资源和管理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人口大省是其最大的市场优势,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增长会继续刺激中医药服务供给的增加。中医药具有独特优势的养生康复和医养结合服务等新兴领域,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快速发展潜力,河南中医事业发展保持总体上的较高速度依然可行。
    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本
    新常态下政府将更加重视民生改善,更加重视公共资源合理布局和公共财政的建立。经济增长速度的下调、政府财力的暂时紧张会影响投资的强度。但随着公共财政体系完善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民生持续改善,会给医疗行业带来新的投资机会和更加稳定的财政补助渠道。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江苏调研时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015年1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明确分级设置各类公立医院,县级原则上设置1家综合医院和1家中医类医院。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卫生行业的政策,会给中医事业带来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
    带来潜在的发展机遇
    经济新常态会进一步促进改革的深化和新业态的形成。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医疗卫生投资渠道的多元化和经营方式、服务内容的多元化,将会激发中医行业内部产生新的活力。改革积弊,诱发传统服务理念、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的改变,带动健康服务业、中药产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经济新常态给河南省中医事业发展带来的不仅是压力,更有潜在的发展机遇。在新常态下保持合理的发展速度,更有利于巩固近年来高速发展成果,调整中医药资源布局,优化结构,逐步消化高速发展带来的管理和质量风险,弥补质量、规模、效益不平衡的瑕疵,确保中医事业在经济新常态下形成新业态,得到新发展。
    主动适应新常态下的新情况和新要求
    虽然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中医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但经济发展方式和增长速度放缓给全社会带来的影响是深刻的,我们必须在战略上有充分的准备。
    强化发展就是硬道理的意识
    中医机构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尚未得到完全改善,省政府决定的100所县级中医院建设任务尚未完成,从省直到县级中医院设施完善、设备配套的屈指可数。优秀临床人才匮乏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观。重点专科建设重量轻质、特色匮乏、引领作用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一些优势服务领域尚未得到很好的发展。从规模、质量和服务能力等指标看,中医院和同级人民医院之间依然存在着差距快速拉大的趋势,竞争压力日益加重,中医行业依然要承担改革和发展双重任务与压力。
    进一步提升事业发展的能力
    要深入思考河南中医事业发展的阶段性和长远目标是什么?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什么?中医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有可能面对什么风险和挑战?这些问题如何化解等等。每个地方、每个单位都要主动思考这些问题。把自己的问题想明白、谋划好、解决好。当前,中医行业应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大胆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和新的筹资渠道。别人等、靠、要,我们等不得,等到了我们也是拿小头。在服务内容上,要克服对西医的简单模仿,简单模仿就意味着永远不能超越,别人成功,我们未必成功,别人错了,我们一定出错。在发展策略和重大问题的应对上要学会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与时俱进,而不能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小进即满。切实做到观念上适应,方法上对路,工作上得力。我们要在发挥中医独特作用,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模式上深入研究,逐步建立融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于一体的全链条的医院发展模式和涵盖医院、社区、家庭的延伸服务模式。
    坚持统筹协调科学发展
    速度和质量对于我们都至关重要,必须统筹兼顾,缺一不可。我们一定要善于把握形势,善于抓住机遇,善于寻求新的突破点,主动调整而不是消极应对。如果我们不想方设法保持比别人更快的发展速度,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已经解决的生存危机早晚还会显现。如果我们在发挥中医特色和差异化发展方面没有新的突破,长期简单模仿西医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中医药服务能力就不可能得到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人民健康和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就可能成为空话。
    “三个坚持”实现新常态下的新发展和新提升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改革日益深化,依法治国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新常态下中医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任务异常艰巨,要求我们必须用更高的智慧和加倍的努力做好工作。
    坚持中医思维
    树立大中医、大卫生、大民生的意识,突出中医事业同时具备“卫生、经济、科技、文化、生态”五位一体的优势,从整体观念入手,辨证统筹局部和整体、眼前和长远、一般和重点的关系,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用自己的智慧和实践解决好中医事业发展面对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只有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了,才能逐步推动中医行业内部、卫生计生系统和全社会形成共识,分层级解开制约中医事业发展的思想症结。
    坚持改革精神
    事业单位改革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均涉及中医行业,中医行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众多问题,我们既是改革的对象,也是改革的参与者,在某些方面又是组织者、推动者。改革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调整,有些改革内容是对自身的颠覆和革命。在体制和基本制度方面,中医长期没有自己的东西,更多的是模仿和沿袭,所以在改革上我们不应该有太多的包袱。有的旧制度打破重建,对我们而言,比修修补补更容易把中西医并重方针落到实处。只要想得明白,定位准确,底线清晰,把自己摆进去未必是坏事。
    改革实际上就是创新,管理和体制上的创新,应该比单纯的技术创新更能引领和驱动行业发展。改革需要清醒的头脑、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途径。我们鼓励大家在融资建设、医院管理、法人治理结构、医院联合体、专科连锁经营等方面大胆探索。比如医院举债发展问题,国家不让医院举债发展,不等于不让政府投资发展,建好公立中医院是政府责任。当然我们也理解市县政府财政困难,但是采取政府融资、贴息、国际贷款等办法,建设投资问题并非不能解决。同时要反对在没有吃透政策,把握大局情况下的盲目跟风,一哄而上,更反对假改革之名做危害行业和单位利益的事情,在这方面教训深刻。
    坚持法治意识
    既要树立严格的依法办事意识,学习和遵循法律、法规和党的纪律,管好、建好、办好我们的中医机构,带好我们的队伍,规范好我们的行为,建设敬畏法律、遵守法律、依法治理的中医行业,又要加强自身治理能力建设,在法治精神和卫生、中医药法律法规立法原则的框架内,健全中医药行业制度和规范。这些年,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在制度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受到了国家局的肯定,这是全省中医管理者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不断完善,努力做得更好。
    同时,省局和各地中医管理部门也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分级管理,简政放权。减少微观管理,多指导,少指责;多服务,少干预;多引导,少添乱。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能力,提高管理效能。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到为行业和基层提供指导和服务上,真正成为中医事业发展方向的引领者、中医行业健康发展的服务者。
    总之,随着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上来,充分认识新常态对中医事业发展的机遇,在适应新常态中寻找中医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在把握新常态的基础上,做好中医工作,促进中医事业的发展,从而才能在新常态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护航。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