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北京一些大医院为何仍在“求大”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时间:2015-01-22 10:25:54 热度:667

本报记者 李新玲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明确要求,科学布局优质医疗资源,合理确定公立医院床位数、大型设备配置等,支持社会办医院扩大床位规模。此前卫生主管部门也多次强调控制公立医院扩大建设规模,但中国青年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北京的一些大医院仍在一味求“大”。
    “倒三角”困扰医院人财物配置
    有的医院是在布局调整中计划扩大面积和床位数,有的则是原地扩建。而这样的发展模式与主管部门的要求并不一致。
    从2004年起,原卫生部就多次出台文件,要求各地卫生行政部门严格控制公立医院盲目扩大建设规模、超豪华装修、负债建设,严格控制单体规模无序扩张。2009年,分级诊疗作为医改方向被提出。
    2014年,北京市出台了《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4年版)》,目录明确不再批准建立政府办综合性医疗机构,同时不再批准增加政府办综合性医疗机构床位总量。
    尽管如此,大医院扩大规模、提高标准的行为还是屡禁不止。
    “一方面是因为有需求,老百姓愿意到大医院去看病,客观上它的需求一直是供不应求,所以它就有这种内在扩张的冲动;另一方面,各方面的政策配置实际与分级诊疗的政策目标是不一样的,有矛盾。”一位从事医改工作的业内人士说。
    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从人、财、物三个方面分析了大医院还在不断变“大”的原因。
    首先,目前人才结构是倒金字塔型。大医院人才荟萃,基层医院缺少人才。
    2013年全国医疗行业中,中高级以上人员占的比重,综合性医院是50.9%,社区医院是38.5%。副高以上人才,综合性医院占21.6%,社区医院占7.7%。医务人员的学历结构上,综合医院中大学本科人员占67%,社区医院中这个数字仅为33%。
    “现有政策是按编制管理,按编制确定人才流动。越是大医院,中高级人才的比例越高,越是基层医院,中高级人才的比例越低。”韩晓芳表示,现有薪酬制度让“大医院挣得更多,客观上形成高低贵贱之分”,导致基层缺乏优秀人才。
    据了解,北京市近5年向医疗财政投入900亿元,试图强化基层,现在基层医院财政补偿的比例远远高于大医院。
    “但从总量上看,主要投入还在大医院,因为大医院病人总量大。”韩晓芳说。
    此外,项目准入、设备准入都是跟着级别走,也是个“倒三角”。
    已经经营多年的北京和睦家医院一直拿不到三级医院资质,不能开展相应职业项目。这是一所“小而精、小而高、小而专”的医院,但由于床位不够,规模不够大,不够现有三级医院的标准。
    大医院是否会出现空床现象
    “现在日门诊量已经达到8000,按现在的趋势,病人总量平均每年将增长10%,因此要扩大面积,要批地、盖楼……”这是北京一位政府官员概括的大型医院要求扩大面积的普遍理由。
    在这位官员看来,医疗服务的特点是既能满足需求又能创造需求。供需紧张时,就增加供给,供给增加意味着成本升高,病人得多治病、多吃药、多做手术、多住院,医院才能有效益。这就形成了循环,于是乎,医院越来越大。
    这位官员同时指出,这些年的医疗需求,正常增长肯定是有的,但还是有水分,而且这个水分有可能“非常大”。医疗中一直存在过度诊疗、过度用药、过度检查等问题,存在既有补偿机制的问题,还存在放“大”循环的问题,造成了乱象。
    以北京为例。2014年,市属医院中,新开工项目两个,总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4个续建项目,总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2015年,北京市属22家医院中将新增建设项目4个,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另外,还有几个扩建和迁建项目正在申请批复。
    韩晓芳介绍,北京市曾经做过调查,发现到综合性大医院来的病人,至少三成是去开药的慢性病患者,还有一部分患者的问题完全可以在社区医院解决。如果真正实现了分级诊疗,病人有可能会走一半。因此,未来有可能出现空床现象。
    她认为,如果真正实行分级诊疗,对大医院的门诊会有影响,但是对于住院这块的影响多大,就要看医院是否做好转型。
    “在分级诊疗还不特别清晰的前提下,兴建、扩建的医院,有些可能会发展得非常好,但也有些可能会出现资源闲置,利用率不足。”韩晓芳认为,应该尽早进行顶层设计,让医疗机构做市场分析,明确自己的定位和规模。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