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王晓东:给科学家更多信任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15-01-09 11:28:03 热度:835

王晓东

  人物简介:
  著名生物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说起2015年的新希望,就不能不提2014年科学界的进展。在去年末各大媒体列出的重大进展中,基因编辑名列榜首。这一技术让我们能很容易地改变生物遗传物质的载体DNA编码信息,从而对基因功能的了解大大加快,给人为改造生物功能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在基因编辑领域中风头最健的科学家,应当非张锋莫属, 这位“80后”现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如果说2014年还有比基因编辑更火的领域,那一定是肿瘤免疫治疗。美国两家大制药公司施贵宝和默沙东推出的抗PD—1的抗体药被批准使用治疗黑色素瘤,使这一导致患者原来平均生存期不到一年的恶性肿瘤变得可控。PD—1通过提高被肿瘤抑制住的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杀死肿瘤细胞,比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的疗效更长、更好。
  说到肿瘤免疫治疗,一个绕不开的人物就是耶鲁大学肿瘤免疫中心主任陈列平教授。他上世纪80年代到美国读博,发现了PD—1的配体(PD—1和它的配体在一起才有作用),并发现肿瘤会利用这个系统来抑制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攻击,为PD—1药物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如果对科学研究要有一种衡量尺度,那就是科学发现的影响力。比如张锋,把几年前还听似科幻的基因编辑,变成了几乎所有现代生物学实验室都可操作的成熟技术。而陈列平的科学贡献,已让肿瘤免疫这个武器造福患者,使我们第一次在与癌症的战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
  早在1993年,陈教授就在《细胞》杂志上发表论文,倡导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治疗癌症。他在1999年发现人源PD—1的配体,本世纪初把通过抗PD—1通路来抗癌的理论搞清楚了,并在过去几年大力推动PD—1在临床上的应用。然而,他的贡献长期被大众甚至科学界所忽视。而基因编辑技术的科学基础,则是研究细菌如何抗噬菌体感染的科学家奠定的。这个领域的科学家更是科研小众中的小众。除了几个小同行,没人知道他们是谁。
  如果说科学家是人类这个大部队在走投无路时派出的侦察兵,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则为人类提供了前行的方向。而他们中的最勇敢者,在走到了与大部队失联、被黑暗孤立的境地时,依然独自前行,他们中的大多数将永远听不到凯旋时万众的欢呼。支撑他们坚持下去的,只有走向光明的信念。
  在一元复始之际,我谨向过去一年在实验室辛勤工作的科研人员表示由衷的敬意。希望在新的一年,社会给予他们更多的信任、支持和宽容。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