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中医抗击“埃博拉”显优势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2015-01-07 13:32:01 热度:860

    作为第二批赴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的援塞医疗队队员,亲历用中药汤剂治疗观察埃博拉病毒阳性患者45例,发现——

□ 杜宁 解放军援塞医疗队

    由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从2014年2月开始暴发于西非各国,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命名为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虽然2014年8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及时组织专家对中医药防治埃博拉出血热进行了专题研讨,但目前中医药如何有效防治埃博拉病毒病的研究仍是空白。
    解放军第三零二医院作为全军唯一的传染病医院,于2014年9月接受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派遣,组建第一批医疗队到达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的塞中友好医院,开始专门接收埃博拉病毒病患者。笔者作为第二批援塞医疗队的队员,自从11月15日中午抵达弗里敦市后,不顾一昼夜连续飞行的疲劳和时差的影响,仅用了短短两个小时就顺利完成与第一批医疗队的轮换工作,从当天下午开始继续执行埃博拉疫情的防治工作。
    目前我们的工作任务已经完成过半,截至2014年12月25日,第二批援塞医疗队已收治埃博拉病毒阳性患者总计95例,自12月1日开始使用中药汤剂以来,目前已经治疗观察阳性患者45例。
    中医药治疗
    埃博拉病毒病“三优势”
    可有效减轻患者症状 本着“安全、易行、可操作”的原则,我们制定了中医药防治埃博拉病毒病的治疗方案,前期进行了多次讨论和修改,使用“克毒方”(金银花、栀子、黄连、苦参、生地、藿香、生石膏)制成颗粒剂,对埃博拉病毒病进行干预治疗,以改善临床症状并降低病死率、阻断疾病发展为主要目标。方案中还注重在治疗前期,主要对50例患者进行中医症状信息的采集,总结其中医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
    中医辨证分析埃博拉病毒病应符合中医“暑瘟”“湿毒”的诊断,本病发病急、传变速,由表及里传变。暑邪内郁,易于化火,传变迅速,极易伤津劫液,闭窍动风。中医认为本病内因乃正气虚弱,不耐暑瘟、湿毒之邪,暑湿邪毒经肌肤表面传人,病邪按卫气营血规律传变,病情逐渐加重,严重者可并发厥脱证导致死亡。这些为进一步有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为控制埃博拉疫情提供有力支持。
    事实上我们在治疗中发现,埃博拉病毒病患者常伴有全身炎症反应导致的疲乏、呕吐、腹泻、脱水、低钾、疼痛等症状,严重者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及早使用中药,及早开始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症状,阻断疾病进一步恶化发展,从而降低病死率,为患者赢得康复的可能。
    没有检验室详细检查也能诊断用药 埃博拉病毒病规定的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因其极高的致死率而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病毒之一,人主要通过接触病人的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被感染。塞拉利昂卫生部门的要求是医护人员尽可能减少与患者的接触,并减少有创操作的进行。所以患者入院后的抽血次数很少,血量又有严格的限制,因此不能与在中国时完善的入院检查相提并论。
    没有检验室详细的相关检查,西医治疗也就失去了基本的科学依据。但这时中医反而显示出强大的优势,中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了望、闻、问、切四种论断疾病的方法。中医诊断实际就是对疾病症候的辨识,首先是辨别确定疾病证侯,也就是确立了诊断,也就具有了治疗疾病的依据。它不只是综合了症状、分析了病因,还要综合人体心理,以及患者身处的地理环境、自然气候、时间长短,整体进行判别和确定。我们为此特别查阅了温病证候研究的文章,制定出埃博拉病毒病中医症状病例观察表,包括一般资料、中医四诊信息及舌脉象等。在明确诊断、使用药物后第一天到第七天每天各记录1次。
    服药方法减轻护理负担 我们每天面临的就是紧张与忙碌的过程,只有更换好防护服才能进入感染病房,也就意味着会直接面对埃博拉患者,危险性不言而喻,严密的防护服常常让人感觉憋闷透不过气,但这是每一名医护人员必须要去克服的困难。为了最大限度确保医务人员“零感染”,不是每个患者都会安排进行输液治疗,而且输液的时间还受到严格的限制,这给西药治疗带来许多可能,比如抗生素的使用要求每8小时一次,有的大袋液体需要输注几个小时,这些都是护理工作最为头疼的。中药治疗就免除了这些束缚,我们使用的中药颗粒剂已经制成每剂一袋,同时制订了每日2次的中药配制流程,保证配出中药汤剂的温度,然后直接由护理人员在查房过程中把药杯送给患者,实现温服条件,保证用药标准。
    存在问题
    对埃博拉病毒病患者进行中医四诊信息的采集,可以总结本病中医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为中药治疗提供更加有力的理论依据。但是如何安全有效地采集埃博拉病毒病患者的四诊信息?鉴于传染病安全防护的需要,我们开始时准备舌诊以数码相机照相的形式完成,脉诊以脉诊仪记录后输出数据的形式完成,但事实上完成这一工作还是有一定困难和危险。
    首先,需要克服种族文化差异带来的困难,塞拉利昂有50%以上人口属于伊斯兰教,如果给他们照相需要提前说明,去除他们的恐慌心理,得到允许后方可以拍摄,如果患者有所疑虑就只能放弃了。
    其次,舌像采集时要求数码相机的光照条件充足,病房里面有时昏暗难以满足;采集时要求患者张开口腔,尽量露出舌体,而且要放置舌面上方很小的距离,这时患者口腔中的分泌物随时可能喷出造成严重污染。
    再次,脉诊仪目前是一套计算机设备,具有主机、显示器、感应器、电路、导线几部分,必须放置在固定房间里,携带进入病房不方便,这就难以实现数据采集,所以目前仅能依靠医生的切脉来进行脉象诊断。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