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运动保健:冬天也要动起来

来源:大众健康之窗 时间:2015-01-03 15:45:21 热度:860

李 硕 马 剑 杜怡琛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越是在寒冷天气里锻炼,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寒冷不是偷懒的借口,反而是锻炼身体的优良环境。
  “许多人在冬天都愿意守在室内,但是对于中年人和青少年来说,冬天才是最该锻炼身体的时候。”首都体育学院休闲与社会体育系主任李相如教授建议:“6岁到9岁的孩子是学习滑冰和滑雪的最好年纪,他们对冰雪这样的自然环境有本能的亲近感。当然,不仅仅是青少年,中年人也应该适当地进行滑冰滑雪等运动,增强体质,可以减少感冒等冬季多发疾病的得病概率。”
  在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大背景下,这个冬天人们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高涨。确实,适度地在低温环境中锻炼可以加速热量的代谢,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的防寒能力,磨练意志品格,还可以更好地达到减肥塑形的效果。不过冬季健身不仅要动起来,还要动得科学、动得健康。
  滑冰  练平衡强体质
  夜幕降临,首都体育馆新建的滑冰场入口处被高大的圣诞树和绚丽的灯光装点得分外浪漫。恰逢周二冰场的免费开放日,不少市民来到这里享受户外溜冰的乐趣。在这个冬天,首都体育馆、鸟巢、五棵松冰上乐园都成为一家人享受冰雪运动的好去处。
  对许多家长而言,冬天把孩子带到户外滑冰好处颇多。首先,滑冰可以增强心血管功能,经常滑冰的人安静时心率为40—60次,运动时可达180—200次,而一般人的心率仅为80—100次;其次,滑冰也能锻炼平衡能力、柔韧性和弹跳能力,燕式平衡和各种旋转动作对各年龄段人的平衡感都是良好的训练,处于前庭和半规管发育期的孩子尤其受益匪浅;另外,经常滑冰的人可以更好地锻炼下肢的肌肉力量。
  当然,滑冰毕竟是一项需要学习和练习的运动,需要过硬的场地,也需要相对专业的设备。因此,最好在规划的冰场内滑冰,而不是看到结冰的湖面、河面就上去“一试身手”。初冬和初春时节,冰面尚未冻实或已经开始融化,冰面上会出现冰窟窿、裂纹、裂缝,此时千万不要上冰,以免发生事故。虽然在室外滑冰时可以充分感受自然,但是毕竟天气寒冷,还要做好保暖措施预防冻伤。
  冰球  磨意志重团结
  “传球!传球!”教练在场边大声呼喊;“进攻!进攻!”家长们也在激情助威。去年12月初,首都体育馆的室外冰场被一群群“全副武装”的冰球少年“攻占”了,首届全国少年冰球邀请赛北京站的比赛在这里展开。
  尽管激烈的身体对抗和快速的攻防转换让孩子们频频摔倒在冰面上,但他们都习以为常地快速站起继续投入到比赛中。9岁的胡昊轩已经数不清这是他的第几场比赛了,从5岁起在爸爸的带领下首次踏上冰场被酷酷的冰球装备所吸引,他已经习惯了摔倒再爬起、训练再比赛的不断循环。“不怕输和不怕摔,这就是冰球教给我的。”乐观开朗的胡昊轩最渴望的事就是在今后升学的过程中能在学校享受冰球的快乐。
  当然,由于冰球运动的对抗性很强,受伤往往是“家常便饭”,这就要求打冰球的孩子最好配备专业的装备,做好防护措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从事冰球运动的至理名言。
  滑雪  享刺激促心理
  作为北京申冬奥规划的雪上项目所在地,张家口崇礼县在这个雪季游人如织,多个雪场的滑雪人数实现了“爆发式”增长。穿着鲜艳的滑雪服,抱着滑雪板,和三五好友周末相约滑雪已经成为新时尚,滑雪就是冬天的“踏青”。
  首先,滑雪能有效地增强体质,让人体的各部位肌肉得到充分的有氧锻炼;另外,滑雪还能增强人的肺活量;跟滑冰一样,滑雪也可以锻炼人身体的平衡、协调性;最重要的是,滑雪可以锻炼人的心理素质,当滑雪者站在雪道顶端时,往往会产生一种恐惧感,而一旦发现自己能够平稳地滑下陡坡,并毫无窘迫感地让身心适应这种速度,破除心理障碍的快感会让滑雪者欲罢不能。
  当然,滑雪也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运动,尤其对装备要求较高。冬季运动管理中心滑雪二部主任安林彬认为:“为避免造成身体受伤,滑雪之前必须做相应的热身运动。”杨贺教练就此提出了他的热身方案:“头部前后左右拉伸,肩部左右臂拉伸,张开手掌拉伸,胯部扭转运动,最重要的是腿部拉伸,可以做弓步拉伸,最后是脚步活动。尽量多活动一些时间,以身体微热、关节打开为准。”
  中国北方的冬季寒冷、干燥,加上滑雪时形成的相对速度很大的冷风对皮肤的刺激和雪面上强烈紫外线,因此滑雪者一定要记得涂抹一些油性的、有阻止水分散失功能的护肤品,然后再用防紫外线效果较好的具有抗水性的防晒霜涂在皮肤上。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