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急诊不该是24小时门诊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14-12-31 09:37:04 热度:570

    调查发现,看急诊的患者中,真正需要急诊处理的不超过30%。感冒发烧、慢性病患者,甚至因上班没时间、下班图方便而挂急诊的病人比比皆是——

本报记者 田雅婷 本报通讯员 赵文月

    宽敞明亮的急诊大厅,安静整洁的留观室,时尚靓丽的医生护士……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青年医生》,曾引发公众对急诊科的关注。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急诊科并非那么“美”。日前,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召开“公众急诊就医文化暨急诊医学科普传播与生命安全研讨会”,多位与会专家共同呼吁,请把有限的急诊资源,优先用于救治危急重症患者。
    超七成急诊患者并不“急”
    医院里,特别是大医院,急诊室的情况都差不多:医生、患者、家属走来跑去,哭声、喊声、呻吟声此起彼伏。
    据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钟东波介绍,近10年,北京急诊量增加了4倍到5倍,其中三级甲等医院一年的急诊量在1000万左右,平均每天接诊约250人次。
    “急诊已变成了24小时门诊,长期超负荷运转。”北京军区总医院急诊科主任周荣斌说,调查发现,急诊科的患者中,真正需要急诊处理的不超过30%,超过70%都不该到急诊就医。感冒发烧,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甚至因上班没时间、下班图方便就挂急诊的病人比比皆是。
    “急诊科永远缺床位!”周荣斌对此很是揪心。
    先判定是否需要紧急处理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病人应该去急诊?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郭树彬介绍说,急诊科主要针对所有疾病的急性期和急性加重期,例如患者在病因不明的情况下出现某些急性症状,就应该尽快到急诊就医。还有些突然发生的创伤,也可以到急诊进行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疾病是否需要到急诊就诊,也与患者本身的基础条件有关。郭树彬解释,以感冒为例,如果是年轻人,症状并不严重,在急诊看病与到普通门诊就差别不大,但如果是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发生感冒,很可能会引起更为严重的后果,这时就可以到急诊就医。通常情况下,急诊与否,首先要判定患者是否需要紧急处理,是否存在生命危险等。用最短的时间识别致病诱因,同时去除诱因,使患者情况趋于稳定,才有利于进行下一步治疗。
    此外,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科主任郭伟告诉记者,在很多国家,发烧但未出现脱水或严重并发症,都不被视作急诊诊疗范围。
    救治顺序根据危重情况而定
    急诊科里,有时还会发生患者或家属因就诊的先后顺序产生争执,甚至大打出手。那么,急诊救治到底应该按先来后到,还是该分轻重缓急呢?
    解放军304医院急诊科主任赵晓东表示,到急诊,就该有尊重生命的观念。对于危急重症病人的抢救需要争分夺秒,往往几分钟,就可能关乎病人的生死。因此,急诊科对病人的抢救应以实际病情为原则,患者也应听从专业人员的安排。
    赵晓东解释说,急诊的病人一般按四级分诊:一级是濒危患者,直接分到抢救室;二级是危重患者,大多需要立即抢救;三级是急症患者,通常放到急诊室就诊;四级是最轻的一部分患者,既不属于急也不属于危。如果四级病人过多,就会占用大量急诊资源,导致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人力不够,希望这部分患者能够利用第二天的门诊服务。
    常规急重症遵循就近原则
    除了滥用急救资源,盲目追求大医院、名医院也是目前较为常见的问题。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主任赵斌强调,其实,所有三甲医院都具备相当好的救治能力,对于常规急重症患者,建议遵循就近原则,以争取最佳救治时间。若遇到特殊问题,可再转到专业机构。相关职能部门也要做好这方面的信息披露,让公众及医院知道某些病情对应的医院,避免在转诊过程中浪费时间。
    此外,当前各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二级医院甚至三级医院的医疗资源却出现闲置,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赵斌认为,90%的常规急症患者,比如感冒、发烧、拉肚子等,均可以在一些社区医院或二级、三级医院的急诊科解决。而且,病情不算严重的患者,即使送往大医院,也会因患者太多长时间等待,反而不利于病情缓解。建议各大医院都能对患者进行指引或告知,此举既能让患者得到最好的救治,又减轻了大医院的压力,还可能大大减少医患纠纷。
    北京急救中心培训中心副主任陈志提示,普通人也该掌握些急救知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这样几个时间概念:“钻石4分钟”——在心脏骤停以后的4分钟进行抢救,病人就有可能获救;“白金10分钟”——无论外伤还是危重病,尽量在10分钟内将其送到医院;“黄金时段”——把最危重、最有救治希望的伤员或患者送到最合适的医院。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