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4-11-24 16:03:11 热度:2191
文/邓晓洪
郫县人民医院多科室专家床旁会诊。
手术结束已经凌晨1点多了,外三科(神经外科和心胸外科)主任任民将一张陪伴床搬进医生办公室,他准备在这里将就一个晚上。这是他一天中的第三台手术,从早上8点进入手术室,直到次日凌晨1点才出来。他家距离医院很近,原本可以直接回家的,但他半夜要起床查看病人术后的情况,不然放不下心。这已成了他的工作常态,每台高难的手术完成后,他要陪病人度过最危险的时期。
神经外科是四川省郫县人民医院的一个“大科”,而肛肠科却是该院的一个“小科”,小得连病床都是和其他科室合用,但这并不影响科主任盛绍斌在患者心目中的地位,“斌斌!”年老的患者这样称呼他,他们觉得,盛绍斌就是一个爱笑、乐于帮忙、懂得照顾人的邻家小子。
一大一小,神经外科和肛肠科可以视作郫县人民医院的服务样本。县级医院身处基层,如何用技术和服务将病人留在基层?我们可以将郫县人民医院作为一个观察窗口,在国家推行分级诊疗过程中寻找到一些可供借鉴的形式和方法。
小科室的大作为:
患者认可度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被老人们看作“邻家小子”的郫县人民医院肛肠科主任盛绍斌其实已经45岁了,但老人们仍习惯性地叫他“斌斌”。这样的称呼感觉是亲切而温暖的,被拉近的距离感日复一日地让盛绍斌满腔热情地投入到为病人的服务中。
郫县人民医院有一个规定:早上8点上班,医生必须7:50到岗,不能让病人等医生。院长以身作则,每天7:10就到岗,而盛绍斌则在7点会准时到。“很多农村病人起得早,来得早,如果8点来上班,他们会等得着急,让病人心急不是好事情。”盛绍斌的语言简单而质朴,他说,不同的病人在时间上有不同的就诊习惯,农村病人赶集早,看病也早,所以应照顾他们的习惯。为此,他每天晚上在做完雷打不动的专业学习后,早早上床睡觉,保证次日有足够的精力来诊治患者。
盛绍斌是医生子弟,他父亲退休前也是肛肠科的医生,每天专注于病人,母亲是医院的妇产科医生,时常通宵手术并照顾病人,因而被人称作“王铁人”。父母“浸泡”在医院,他从小就在郫县人民医院内长大,看到父母受到病人的尊重,他立志长大后成为一个医生,后来果然学了医,毕业后成为一名肛肠科医生,从小在从父母身上学到的东西也作用于患者身上。“在每次检查完以后,我们从床上下来,他马上蹲下去帮我们把鞋穿好、把鞋带系好!”一个老年患者说:“斌斌可以像照顾父母一样照顾我们病人。”
“为病人提供方便”,已经成为盛绍斌的一种习惯。郫县距离成都市中心城区比较近,很多人居住在郫县,但在中心城区上班,有了肛肠疾病,他们第一选择还是在郫县人民医院治疗,因为可以随时找到医生,“我们下班回来天都快黑了,医院早下班了,但我只需要给盛医生打个电话,他就从家里赶来给我换药。”一位手术后正处于康复期的病人说。盛绍斌的家就在医院附近,因而随时处于加班状态,病人一有需要,哪怕是半夜,他也会赶过来,对夜间不方便出门的老人,他甚至上门去帮忙换药。
在盛绍斌的引领下,郫县人民医院肛肠科的医生都成了特别能善解人意、特别能沟通的一个医生群体,而且,为了满足病人的需要,这个小小的科室通过自身的团结和努力,始终在技术上不落后于中心城区大医院,目前最先进的TST手术在半年前就在使用,“方便病人,这就是我们要做的。”
对别人称赞的“敬业”,盛绍斌这样解释:“郫县本身就不大,其实我们这里的人都是邻居,让邻居在家门口把病看好,可以帮他们节约一些钱。”盛绍斌的自我解释,道出的,却是郫县人民医院的服务内核。该院院长刘天虎说,在基层医院,要做到90%的患者不出县就能解决疾病治疗问题,首先靠的就是服务,而医疗技术本身,就蕴含在“服务”二字当中,也只有贴心的、贴身的服务,才能够促进医务人员去钻研业务,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大科室的小细节:
疑难患者为何不愿意转院?
任民是郫县人民医院外三科主任,这个外三科,包含两个专业,即神经外科和心胸外科,在老百姓眼里,都是做大手术的科室。在成都周边地区,一旦遇到大手术,绝大多数患者立即会奔中心城区的大医院而去,觉得那里更安全,但在郫县,患者们首选的还是县医院,这跟他们的管理和技术水平有关。
前不久发生的一个抢救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患者为何不转院。这是一名郫县农村的中年男性,晚上在朋友家喝酒后,不断出现剧烈呕吐,之后感觉呼吸紧,极其不舒服,次日上午去了附近的卫生院输液,但症状并没有减轻的迹象。下午卫生院将其转到郫县人民医院,胃镜检查发现,食道下段靠近胃的地方有道长达0.4厘米的裂口,显然是酒后呕吐导致的食道破裂。危险的是,食物通过食道裂口进入胸腔,大约有4000毫升,已严重污染胸腔。高度感染造成病人多器官功能衰竭,2~3天可能死亡。医院找了家属沟通,希望他们抓紧转到更高级别的医院。但家属表示,他们相信郫县人民医院外三科的任民主任能将病人救过来。
病人的信任是医院和医生最大的动力,而病人的信任不是盲目的。在此事件发生前,一个食道癌手术患者出院后没有遵循“少吃多餐”的医嘱,家属让他一次性吃下一碗稀饭,导致食道被撑破,紧急送到医院抢救,任民主任对病人进行引流减压、冲洗胸腔,每天细心地为他换药,每次换完药,他的衣服上都残留着一股恶臭,家属为此异常感动。经过近三个月的治疗,病人顺利出院,如今已快两年,病人仍生活得很好。
类似的成功抢救其扩散度是很广的,那名中年男性相信郫县人民医院、相信任民的基础就源于此。事实也证明,他们选择留下对病人、对家庭来说是正确的。“这么严重的病人,送到大型三甲医院,其花费要几十万、乃至上百万,但在这里,费用远远低于上级医院。”外三科医生胡芸海说。尽管这名病人如今仍在治疗过程当中,而且仍在与感染进行抗争,但肾功能衰竭却已得到有效控制,在县级医院,这种抢救治疗水平是罕见的。
说到大手术,任民以及他所管理的科室,却是从小细节开始提升为高水平的。在县级医院,无法做到专业分科向三甲医院那么细,因此,郫县人民医院的外三科包括了神经外科和心胸外科,但任民却充分遵照了院长刘天虎的管理理念:在科室划分医疗组,一组专事神经外科,一组专事心胸外科,而在进行专业分组的同时,他们又强调消化、内分泌等知识的全面强化,因为病人是一个整体,在诊治过程中,需要医生具备这些全面的知识。“在管理上,任民采用的方式有点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这个理念是从院长那里承接过来的,因为院长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著名心血管病专家黄德嘉、曾智的学生,他的管理理念有别于其他县级医院。”
区别于其他县级医院的,还有人才培养机制。任民所管理的外三科,是医院送出去进修学习人员最多的科室之一,从医生到护士,先后走出去进修培训的有近50人次,而且医院还鼓励医护人员去攻读硕士和博士,在读期间,不仅待遇不减,而且毕业后还有奖励,这政策极大提高了提升医务人员提升自我的积极性。任民自己也是如此,在空闲的时候,他会利用自己在业内的各种关系,去各大医院观摩他们的手术,并刨根问底地追寻手术的细节方法,故而他总能掌握到最前沿的医疗技术。
任民所追求的细节,还在于对病人的态度,每台大手术后,如果下班早,他会在半夜时分到医院查看术后情况,如果手术下得晚,他干脆不回家了,在科室守着病人过一夜,随时去观察病情变化。对病人来说,这样的专家是最让他们放心不过的。
“郫县标签”:
独特管理模式下诞生的个性化医院
本文开头便提到,郫县人民医院肛肠科和外三科是观察该院的一个窗口,事实上,在服务和技术上,该县人民医院已经在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品牌,这种品牌已经为该院贴上了较为个性化的标签,不仅影响到进入该院的患者,甚至影响到整个郫县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它也是郫县群众为何选择留下来治病的原因之一。
这种贴有郫县标签的品牌究竟是什么?不妨用外三科那例食管破裂患者作个阐述。在抢救该患者过程中,除了外三科主任任民及其团队在发挥重要作用外,另外一个重要作用不能不提,那就是该院的团队配合制度设计。“病人送来以后,为了保障抢救的顺利有效进行,医院立即启动多学科联合会诊,心胸外科、呼吸科、消化内科、心内科、肿瘤血液科、影像科、麻醉科等科室的专家,总共有10多个,在得到通知后10钟时间内便全部到齐参与会诊,院长亲自领衔了这次会诊,是历来专家最多、规格最高的一次集体会诊,他们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出发,快速商议出一个最佳治疗方案。”该院医务科长王成说。
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是该院制定的一项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要制度,由此专门成立了一个专家组,涉及全院所有的科室专家以及本地区的专家,一旦遇到紧急抢救,相关专家会在第一时间参与进来。如果说这项制度仅仅针对抢救患者,那就错了!门诊医生经常遇到一些疑难重症患者,往往同一个病人身上患有涉及多个专业学科的疾病,这个时候怎么办?“专家联合会诊门诊”此时就发挥出重要作用,而这个“专家联合会诊门诊”正是建立在专家组的基础上,当患者需要多学科专家时,只需要提前预约,患者就会享受到几名专家的共同诊疗,而患者只需要挂一次号,避免了他们在不同专科来回跑的麻烦。
从专家组延伸出来的,有多学科查房、多学科联合门诊、多学科应急救助等,不仅为病人的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而且起到了临床教学的作用,让该院的年轻医生水平得以快速提升。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郫县人民医院已经将这种“多学科联合模式”延伸到更基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帮助他们实现技术和管理的提升。“小病不出社区,大病不出县”,郫县人民医院用独特的管理模式和人文化服务,不仅将基层患者留在基层,而且锻造出了心血管内科、外三科(神经外科和心胸外科)等在群众中影响巨大的名科,今年初,该院成功晋升为三级乙等医院!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5-22
2025-05-20
2025-05-12
2025-05-12
2025-05-08
2025-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