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12-05-25 22:49:27 热度:753
中新网5月25日电 据卫生部网站消息,日前,卫生部部长陈竺应瑞士日内瓦高等研究院邀请,在《全球卫生2012》特刊上发表《中国卫生外交》一文,阐述了中国的卫生外交政策,以及中国对全球卫生的立场与展望。陈竺呼吁,发达国家应尽快切实兑现国际承诺,在技术转让、促进药品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向发展中国家给予更多支持和援助。
文章全文如下:
中国卫生外交
中国卫生部部长 陈竺
人类进入21世纪,全球化进程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对卫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卫生无处不再,无时不有,在全球舞台上的战略意义日益凸显。卫生进入了全球发展议程,成为千年发展目标的核心;超越国界的疾病威胁全球人民的健康,成为重要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国民健康是生产力的源泉,投资健康就是促进经济增长;卫生关系社会公正,消除健康不公平,国际社会义不容辞;卫生体现国家软实力,是外交政策的组成部分。今天的卫生部长,不仅要从生物医学角度保护本国公民健康,更要以广阔的视角和全球的高度,来审视公共卫生问题。他(她)肩负双重责任:既要致力于保障本国人民的健康,也要为改善全球的健康做出贡献。
实现卫生发展和维护卫生安全是全球卫生的两大重点任务。2012年,全球进入千年发展目标期限倒计时后期,我们不容乐观地看到,卫生相关的千年目标的实现依然任重道远。实现目标最困难的国家是最需要全球协同努力给予帮助的国家。近十年来,非典、禽流感、甲流感等新发传染病接踵而来,说明不能放松对卫生安全威胁的警戒。在日益相互依存的世界中,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维护国家和全球的卫生安全,必须采取集体的协同行动。我高兴地看到,作为全球卫生外交舞台,2012年第65届世界卫生大会将卫生发展和卫生安全列为重点讨论的议题。我相信,大会定能取得丰硕成果。
在卫生发展领域开展国际合作是中国卫生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始终不渝地把支持非洲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卫生事业视为己任。中国的卫生发展合作包括派遣医疗队、建设医院、设立疟疾防治中心、培训卫生技术和管理人员、提供药品和医疗物资,也包括支持国际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等联合国机构,以及全球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基金等全球卫生新倡议,为改善全球卫生状况做出了积极贡献。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在加强卫生系统建设、改善人民健康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与卫生相关的千年目标已经实现或可望实现。我们愿意和世界各国分享交流在卫生发展方面的经验。
从中国卫生外交的实践中,我认为:
一、全球卫生外交应尊重国际法准则,注重因时因地制宜。各国发展水平不同,面临的卫生问题和挑战不尽相同;既要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也要充分考虑各国实际情况和不同关切,照顾各方接受程度;既要着力应对当前紧迫的卫生问题,也要着眼长远,加强能力建设,遵循平衡原则。
二、全球卫生外交应加强统筹协调。卫生问题与贫困、就业、教育、贸易、气候变化、知识产权等问题密切相关。各国和国际组织制订相关政策和规则时,需要有全局观念,通盘考虑相关因素与公共卫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卫生问题涉及一国多个政府部门和机构,有效开展卫生外交,需要建立高效的国内协调机制。国际卫生机构众多,需要加强沟通协调,充分调动各方资源。中国支持世界卫生组织通过改革,在国际公共卫生领域发挥领导和协调作用,期待全球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基金等其它组织的改革,共同构筑协调、高效、透明和问责的全球卫生治理框架。
三、全球卫生外交应注重实效。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尚未消退,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卫生事业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确保对全球卫生的投入,推动如期实现与卫生相关的千年发展目标,是全球卫生外交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发达国家应尽快切实兑现国际承诺,在技术转让、促进药品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向发展中国家给予更多支持和援助。发展中国家应强化自身卫生体系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协调各方资源,并加强南南合作。
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是中国和平外交的使命,也是中国卫生外交的重要职责。中国卫生外交将继续开展南南合作、南北合作,加强自身能力建设,逐步完善中国的全球卫生战略。我们将不断总结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发展的经验,与国际社会分享,积极参与全球卫生事务,与各方共同携手,为全球健康改善做出努力。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1-25
2024-11-25
2024-11-24
2024-11-24
2024-11-23
2024-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