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14-10-21 14:20:22 热度:572
坚信“仁术济世”,办“温情医院”
本报记者 姜泓冰 郝洪
10月17日下午,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医学院联合成立的“上海—渥太华联合医学院”,正式落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这是上海唯一一家获批中外合作开办临床医学本科专业(英语)的项目。
从1844年到2014年,170年来,这所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医院青春不老。
哪里有病人,我们就该在哪
自1846年起,仁济医院一直守在靠近外滩、南京路的繁华黄金地段。上世纪90年代,刚刚开发开放的浦东急需优质医疗设施,仁济医院率先在浦东开了分院,将医院行政管理总部也搬到了浦东塘桥。
项目刚立,仁济找了两层简易房屋,开出“临时门诊”,当天就医患者排起了长队。两年后,仁济东院大楼启用,第一天门诊就来了2000人。
这样的“临时门诊”,2009年仁济又办了一次。为筹办世博会,塘桥附近大批居民动迁到浦江镇,就医怎么办?仁济将“临时门诊”开到浦江镇,随后,建起仁济南院。
“医院发展跟着病人走。哪里有病人,我们就应该在哪。”院长李卫平说。
1844年,33岁的英国医学传教士威廉·洛克哈脱初创仁济,在上海城内大东门租借了一间平房,此时距上海开埠仅4个月。开业前两年,它接诊病患1.9万人次,还为民众大量接种牛痘,帮助鸦片上瘾者戒毒,医药费全免。
如今的仁济,已经拥有东西南北四所医院,2000张床位;2013年门急诊人次389万,手术例次6.9万,各项运营指标在上海各家医院中名列前茅。
员工捐资设医疗慈善基金
10月14日,16岁的小喇嘛白玛次里躺在病房床上,倒数着能重新站起来的时间。查房时骨科主任、他的主刀医生刘祖德教授告诉他,再过两天就行,“那时你个子会长高5公分。”
当天,白玛次里刚在仁济医院完成手术。手术、交通、住宿等费用都来自仁济医院全体医护人员捐资设立的慈善基金。
白玛次里家住云南德钦县一个偏僻山村,9岁时被发现脊柱侧弯,因为交通、医疗条件等影响,迟迟未矫正,弯曲加剧,被人嘲笑为“怪胎”,让他变得沉默寡言,也影响了他生活自理。今年9月,上海援滇医务人员、仁济医院医生王涵滔在当地义诊时发现了他,将他情况告知医院,为他申请慈善手术。
“没想到能遇上这样的好事!”白玛次里表哥巴桑定主说。一旁,不会说汉语的白玛父亲,脸上始终漾着笑意。这样的手术一般需要10多万元,而白玛家每年收入不过一两万元。
像这样的案例,在仁济还有很多。每年医院仅为这类事项“买单”的支出,就高达数百万元。
机制变革跟着病人需要走
仁济医院的婴幼儿肝移植手术业内闻名,平均每年超过100例,已连续三年全球第一,肝移植总手术量则稳居全国第一。
近几年,肝脏外科主任夏强他们连办6期培训班,出版国内第一张儿童肝移植光碟,希望向更多医院推广:“全国70%婴幼儿肝移植手术都是我们做的,这不正常!其他地区医生掌握了手术技术,会有更多孩子获救。”
传统上,仁济人并不特别看重学术研究、发文章,他们更喜欢在临床多看病。医院的一切变革都以病人为中心,通过缓解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难题,催动医学技术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升级。
如何让有限的医疗资源服务更有效率又有利于患者康复?仁济医院探索设立了上海规模最大、涵盖病种与术式最多的“日间手术管理中心”。不同于“门诊手术”,“日间手术”适用于需要使用手术室全套设备或需要全身麻醉的非急性期手术病人。“通过改造住院流程、升级医技水平、开发信息系统等,这类手术病人只需在医院‘滞留’24—48小时,床位周转率大幅提高,病人医疗费也下降了10%—30%,出院后,会有医护人员定期联络、指导。” 主管医疗和科研的副院长闻大翔说。目前,仁济日间手术数量已经超过全院手术量的30%,很受患者欢迎。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1-09
2025-01-09
2024-12-25
2024-12-16
2024-12-16
202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