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14-10-14 11:29:21 热度:718
全国政协委员李立明、刘玉村谈
这些年,在我们国家医改的进程中,硬件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更要关注的是人才队伍软件的建设。因为,医生这个职业是特殊的职业,服务对象是人,是生命,而人的生命一生只有一次,其他的科学实验可以犯错误,看病是不允许犯错误的。但是,人又不可能不犯错误,我们只能加强教育培养。
医疗人才这支队伍的稳定问题要重视。现在医患关系很紧张,很多人在转岗。国家培养一个大夫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我们希望能够有好的政策引导我们优秀的年轻学子去学医,成为好医生,为老百姓服务。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玉村:我现在很担心,一流的高中毕业生,他们更愿意到著名大学的经济学、法律学、商学甚至数学等等其他的专业去。甚至很多医生家庭的子女不再学医,这个现象很可怕。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书记李立明:我们协和医学院过去招生的分数是最高的。记得2003年开始,我们由清华大学统一招生,协和的学生比清华的平均分高30分,这几年这个分数在逐渐下降,到去年我们只比清华的平均分高出7分。这说明优秀的学生选择医学专业的人数、趋势在往下走,这是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因为大家知道,医学对学生的素质要求是很高的,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学生背景,将来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医生。在今天医患关系那么紧张的环境下,会影响我们学生对专业的选择,这是我们非常担心的,我们希望最优秀的学生能够报考医学院,这样我们才能为培养合格的好的医生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刘玉村:我认为这种现象带来的危害十分严重,一方面,涉及我们未来要把健康和生命交给什么样的群体,如果不是一流的群体,咱们可以试想,你放心吗?另外一方面,如果中国社会不是一流的人才在生命科学这个领域去参与国际竞争的话,我们的国际竞争力就在下降。这不是危言耸听,我们做医学教育的人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李立明:在我们医改里头有两件事要加强。一是在医学院校的教育中,不仅仅要对医学生加强临床医学的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不能把我们的医生当成是工具,天天在那看病,他们也需要提高,也需要不断地充实,不断地充电。医学人才教育不仅仅是精英教育,而且是终身教育,要让我们的医生能够不断地更新知识,去面对未来新的卫生问题。二是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现在全国农村有102万乡村医生,还有一批社区医生,这样的群体都是直接为老百姓提供健康服务的,我们通常把他们叫作“健康的守门人”。这些医生的水平能力,还直接关系到老百姓愿不愿意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就医,缓解现在的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现在,医学院招生数量是不少的,但大部分都留在了大城市、大中医院,往基层去的很少,原因主要还是政策导向问题。如果有一个好的政策,能够吸引优秀的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去工作,我想这对我们改善现在的医疗服务,加强基层医疗服务的建设,让老百姓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得到解决,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医改里提出,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4-19
2025-04-19
2025-04-19
2025-04-19
2025-04-18
2025-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