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4-09-18 23:05:17 热度:950
□本报记者 张 昊□
南平市位于福建省北部山区,经济欠发达,很难留住人才,但是在该市妇幼保健院,却有一位扎根服务30年的儿科医生。他叫李怀迟,这是一个在全市响当当的名字,不仅因为他是全市“稀罕”的高职称——主任医师,看病很有一套,还因为他在行医中一心为患者着想展现出的医风医德。
“我的行医座右铭是:带着感情进病房,想着病人开处方。”接受采访时,李怀迟对记者说。
看门诊有自己的一套
8月29日早上8时不到,李怀迟的诊室门口已经排了30多人。为了能挂上李怀迟的专家号,有的人早上五六时赶来排队,有的甚至在前一晚就将病历本放在导诊台预约。他每天的门诊量过百,患者中除了本地人,还有专程从福州、三明等地开车前来求医的。
上午8时30分,老李开诊了。5岁的小姑娘周新言趴在妈妈的肩膀上,耷拉着头,额头上还带着退热贴。“李大夫,赶快给我们看看吧,孩子咳嗽、拉肚子还发烧,已经3天了。”没等医生发问,孩子的母亲就着急地说。
李怀迟摸了摸孩子的额头和小脸,仔细看了看口腔和小手,随后又拿出听诊器认真地听了听心肺,还在小姑娘的肚子上左摸摸右按按。“肚子疼不疼啊?咳嗽有没有痰啊?发热是一直烧还是有时会降下来?”他一边检查,一边询问。
“初步判断,孩子的症状很有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从前几天大夫给她用抗生素效果不佳的情况来看也是如此。但为了明确疾病是否有变化,咱们再检查一个简单便宜的血常规,怎么样?”李怀迟温和地说。
半个小时后,小新言的检查结果证实了李怀迟的判断。在治疗阶段,李怀迟给家长介绍起“空调使用指南”:“最近天气热,大人贪凉常常导致孩子生病。空调的温度不能调得太低,晚上使用空调时一定要在房间里放一盆水,保证湿度,还要注意适当通风……”
在随后的门诊时间里,记者发现李怀迟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说这些看似和看病无关的话题。少吃药甚至不吃药是他门诊中常见的医嘱,让嗓子疼的小朋友多用盐水漱口,让腹泻的孩子清淡饮食多喝水,让发热的孩子注意补水多休息。
“对于患病的儿童来说,科学护理有时比用药还重要,因此我会花较多的精力交代家长如何照顾孩子。护理好了,再按需给予药物治疗,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李怀迟说。
老李的“信任秘笈”
几乎每一个带孩子前来就诊的家长都要向李怀迟强调,“我们家孩子从小就是您看的”。如此深厚的信任是如何建立的?李怀迟说他有“秘笈”。
8月30日上午9时,李怀迟开始查房。一位3岁的小病人正在发热,床边是焦急的父母和奶奶。听管床大夫介绍病情后,李怀迟对患儿家属说,孩子今天晚上,最晚不过明天中午就会全身出疹子,疹子出来之后热度就会退下去。得到李怀迟笃定的“承诺”,家长们长舒一口气。
离开病房,李怀迟向记者解释说,很多孩子发热,其实是一种叫幼儿急疹的疾病症状。这种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持续或间歇性高热,通常3天后疹子会出来,发热也就会消失。只要注意发热期间的护理,通常不需要太积极的药物治疗。
要“征服”患儿家长,李怀迟还有一个更厉害的招数——家访。
近年来,随着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的建立,李怀迟的门诊量越来越大。自称“越来越害怕人多出错”的李怀迟又培养了一个新习惯,在每天门诊结束后把当天看过的病人在脑子中“过一遍”,有不放心的就打电话随访一下,遇到电话打不通的还要亲自上门看看。
3年前,有一位腹泻的小病人回家后,李怀迟一直挂在心上。下班回家前,李怀迟给患儿家里打电话,没人接。他就按照病历上留下的模糊地址挨家挨户地找,最后终于找到孩子母亲。孩子果然出现了李怀迟担心的肠套叠症状,及时得到了诊治。
“绝大多数的‘家访’最后被证明是‘多余’的,但只要有一次‘家访’起了作用,就可以说这样的习惯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让我安安心心地下班。”李怀迟说。
舍不得这里的孩子
在医院里,儿科很“热闹”,患儿的哭闹声此起彼伏,在检查时李怀迟还常被患儿的呕吐物喷溅一身,面对家长的歉意,他总是说没关系,而后操起拖把清理地面。
遇上病人买药时钱没带够,他自掏腰包帮助病人付款;抢救危重病人时,他热心帮家属抬担架;见工友忙不过来,他卷起袖子搭把手,冲洗厕所、清理救护车,干得不亦乐乎。
李怀迟的付出得到了患者的认可,他精湛的技术和高尚的医德换来了从医30年无医疗纠纷的奇迹。
在南平市妇幼保健院工作30年的时间里,李怀迟有多次跳槽机会。面对高薪、高职位、更大发展空间的诱惑,李怀迟也曾犹豫过,但最终都选择了放弃。“说实话,我舍不得这里的孩子,舍不得那些‘从小就是找你看病’的孩子。”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4-10
2025-04-10
2025-03-27
2025-03-25
2025-03-23
202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