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51年中国医疗队在非洲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14-08-24 22:39:49 热度:702

本报记者 陈海波

    医疗队队员教当地医生学习针灸。他们在治病救人中把中国传统医学推向了世界,并在当地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医疗队在异域他乡包饺子过春节,在思乡中品尝辛苦与自豪。

    医疗队不仅在当地医院为民众服务,还深入乡村,巡回医疗。哪里需要中国医生,中国医生就到哪里。

医疗队离开时,当地医生恋恋不舍。在援非的日子里,他们建立起了跨越国别与种族的友谊。

医疗队队员与当地医生探讨病例,合作无间,在互相信任中切磋技术,共克病魔。

    编者按
    近日,为支持西非埃博拉疫情防控,我国向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国派遣了两批医疗专家组,帮助当地完善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开展个人防护和防感防控等方面的培训。自1963年我国向非洲派遣第一支援外医疗队以来,那些在异国他乡治病救人的中国医生们,从未离开过我们的视线。51年过去了,这群可敬可爱的人跨洲越洋,在非洲51个国家和地区救治了数以亿计的患者。治病救人无国界,播仁施爱无土疆,他们在悬壶济世中为受援国带来健康,留下大爱无疆的中国形象。
    钱君琦常常忆起1962年12月的那个冬天。当时在原卫生部办公厅对外联络室工作的他,收到一份来自阿尔及利亚外交部的报告。“这是一份关于阿卫生部部长穆罕默德·纳卡叙代表阿政府邀请我们派遣医疗卫生代表团访阿,协助阿卫生部研究如何开展群众性卫生教育及培养医疗干部等问题的报告。报告同时提到,希望我国派出医疗队长期在阿工作。”
    当时,我国刚经历三年自然灾害。地球另一端的阿尔及利亚则刚结束另一种灾害——法国130年的殖民地统治。因为法方医疗设备和人员全被撤走,阿政府向全世界发出医疗求助。1963年1月,我国率先向世界宣布,将派遣医疗队赴阿工作。同年4月,13人组成的新中国第一支援外医疗队,拉开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援非医疗序幕。
    钱君琦见证了援非医疗队的起步,王立基则目睹了他们一步步奔赴更远更艰苦的地方。身为国家卫生计生委国际司副司长的他,曾这样充满激情地总结道: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从撒哈拉沙漠到维多利亚大瀑布,从乞力马扎罗火山到几内亚海湾,从尼罗河河畔到东非大裂谷,从刚果河河畔到赞比西河流域,从广袤的非洲大草原到茂密的丛林深处,中国医疗队像珍珠般洒落在非洲大地上,由最初的13人发展到2万余人,他们兢兢业业,无私无畏,为着受援国人民的健康努力工作。
    这份工作充满风险,他们要冒着风险减少当地人的风险。当地人对中国医疗队很是信任,小到倒睫、虫子进了耳朵,大到阿米巴肝脓肿、恶性疟疾、阴道直肠瘘,有什么病就找中国医生。而中国医生在面对当地疟疾、埃博拉、艾滋病等传染病高发,以及战乱与冲突频仍的风险时,从不退缩。51年来,近50位医疗队队员因此献出了生命,大部分安葬在了国外。
    医疗队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还把中国传统医学的种子撒在了异域他乡。在非洲,中国医生曾用针灸治愈过饱受“幻肢痛”的截肢军人,通过电针、艾灸、火罐、按摩和中成药治愈过大使夫人。中医的银针被当地人称为“神针”,备受欢迎,医疗队中的一位针灸科医生曾一天最多接诊了140位病人!尼日尔还向医疗队提出开办针灸训练班的请求,希望给他们传授针灸技术。
    医疗队队员还从手术台走上了讲台,既当医生又当老师。在传授针灸、推拿等中国传统医药技术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同时,这些中国医生还为受援国引进了心脏外科、肿瘤摘除、断肢再植、微创医学等高精尖医学临床技术。他们心中有一份责任和信念:医疗队迟早要走,但技术要留下。这是当年周恩来访非时曾对医疗队提出的期望和承诺——我们要培训当地医务人员,给当地人民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医疗队。半个世纪过去,这个期望从未失望,这个承诺从未失信。
    医疗队的技术在非洲大地生根发芽,他们的精神在中国感召着后人。在援非医疗队中,不乏“子承父业”者。第15、18批援马达加斯加医疗队队员黄玫,父亲曾作为第9和第11批中国援马达加斯加医疗队队员,在该国工作四年,“这往往是我自那时起在同学、朋友和后来在同事们面前提及并引以为自豪的事情。也因此,自那时起,‘踏寻父亲的足迹’,便在我充满憧憬和好奇的心里悄悄地开始追逐着”。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刚果(布)接见援外医疗队时,总结提炼出“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这精神,正是“源头活水”,使中国医生“清如许”,且源源不断,会江入海,展示着中国人民的博大情怀。(本文图片均由国家卫生计生委提供)
    声音
    ●“在阿尔及利亚援外医疗的日子里,我们很荣幸与周恩来总理有了亲密接触的机会。他叮嘱我们要‘学习发扬白求恩精神’,‘更好地工作,把阿尔及利亚人民的健康当作中国人民的健康一样对待’。”
    ——陈海峰(第1批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副队长)
    ●“应尼日尔卫生部的要求,我们给当地医生办了两期针灸训练班。学员们勤学苦练,高兴地说:‘我们也能用银针来为尼日尔人民治病了,我们一定要使中国的针灸疗法在尼日尔开花结果!’”
    ——王登旗(第1、5批援尼日尔医疗队队员)
    ●“记得当时很多父母亲给新生儿起名为‘喜奴华’(法文:中国),流着喜悦的眼泪感谢中国医生、甚至下跪感谢救命之恩的场面也常常出现,我们这些医疗队队员作为祖国派出的国际战士,无不引以为荣。”
    ——许政刚(第1批援几内亚医疗队队员)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