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赴非抗击埃博拉 北京医疗队待命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4-08-15 22:48:50 热度:978

□本报记者 闫 龑□

  8月15日,由北京友谊医院19名医护人员组成的第24批援助几内亚医疗队启程。随队的还有来自北京地坛医院传染病专家李鑫及北京协和医院重症监护专家等,他们将赴几内亚参加埃博拉出血热的救援。
  此外,北京市组建的3支赴西非参加抗击埃博拉疫情医疗队正处于待命状态,接到命令后即可出发。这3支医疗队分别由北京协和医院和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北京地坛医院组成。每支医疗队将赴非工作1个月。
  面对专业问题应有专业思维
  面对肆虐的埃博拉疫情,在当地已有医生感染并且死亡的情况下,接到任务的医疗队员会不会有恐惧感?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中心副主任王凌航被选派为赴西非参加抗击埃博拉疫情医疗队的领队之一。他说,恐惧或多或少会有,但不能因为恐惧影响了对疫情的科学防控。作为专业人员,面对专业问题应该有专业思维。为此,他提出了分层看待和处理传染性疾病的观点。
  首先,要看疾病发源地。此次埃博拉疫情,虽然从媒体报道上得知死亡率高达50%~90%,但是这一死亡率是在西非救治条件非常有限、防控手段和物资匮乏情况下的数据。如果有较好的救治和隔离条件,医护人员感染率和病人死亡率会相对降低。
  其次,要看疫情的暴发到底是什么病毒型别以及感染途径。“通过这些分析我们了解到,面对疫情救治最危险的人群之一是护士,因为护士在采血或静脉注射时容易发生针刺伤,如果通过针刺伤感染,病毒进入皮肤很深,潜伏期很短,疾病预后会比较差,所以我们提醒护士一定注意不要忙中出错,要保证操作是安全的。”王凌航说。
  王凌航认为,医护人员之间互相“掩护”也非常有必要。“我作为领队,必须要保证医疗队员的安全。除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我们每天在工作中会互相监督,发现队友有任何危险倾向的动作会及时提醒,不能单兵作战。”
  将传染病管理和防范经验带到西非
  王凌航说,医疗队任务之一是将传染病管理和防范的经验带到西非。“如果当地有重病人需要我们参与救治,我们也有建立小型‘战地医院’的想法,在医疗救治有限的条件下救治当地病人。”他介绍,到达现场之后,医疗队要帮助当地人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防控宣传,告知疾病的传播途径,例如当地人有吃蝙蝠,参加葬礼时接触尸体的习惯,这些都可能导致疾病传播。
  王凌航说,帮助当地“建章立制”也是医疗队的重要任务,医护人员访视疑似埃博拉感染者时应采取什么隔离手段和消毒方法,包括划定传染病医院最常见的三区两线(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保证医务人员和患者在不同的区域内活动。“一旦这些规则建立,即便疫情暴发,医院的救治工作也有序的,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医护人员的感染。”王凌航说,到目前为止,从外界得到的消息来看,埃博拉不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通过消化道传播也没有更多证据,最主要的是接触感染,因此建立严格的隔离和消毒观念,控制好医务人员感染率,可以有效控制埃博拉病毒的传播。
  此次支援,由中国政府援建的几内亚中几友好医院可能会成为医疗队开展工作的目的地之一。对此,王凌航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们了解到,这家医院有120张床位,如果我们去那里做医疗保障工作,首先要做的是将病人转移之后进行有效消毒。医疗队成员除了感染科医生外,还有院内感染科的医生,在医院感染控制、医院环境清洁和消毒方面专家力量很强。”
  医疗队成员之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副主任于岩岩说,该院派出3名感染科医生、2名感染科护士、1名院感科医生和2名检验科医生。“之所以这么设置,是考虑到传染病控制的3个环节:识别传染源,控制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以选派检验科医生为例,需要他们通过检测发现传染源。与我们搭配建立医疗队的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他们选派了重症医学科医生,将会在抢救病人方面发挥较大的作用。”
  于岩岩坦言,面对突发疫情,临场发挥也很重要,“毕竟现在我们还没有到达现场,很多突发状况还未可知”。
  记者获悉,赴非医疗队除了带去先进的管理和救治方法外,还将带去相应的救援物资。“非洲很多药品和器械都比较缺乏,比如常见的输液器、生理盐水等,还有防护设备,我们都准备了相应物资。”王凌航说,“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一旦接到通知可以拔腿就走”。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