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2014-07-30 16:01:01 热度:889
本报记者 丁 洋
中医科在综合医院扮演什么角色?是处于边缘地带,还是垦出一方天地?本报记者走访北京电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发现中医科发展既有面临如领导不重视、医疗市场竞争激烈、人才良莠不齐等问题,也有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大好机遇,一些综合医院中医科在实践中探索出许多有益的经验。
近年来,党和国家重视综合医院中医科工作,2008年8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的意见》。2011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组织制定了《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指南》(试行),对综合医院中医科来说,如何落实政策也是他们首要努力的方向。
经验一:院领导掌舵推进中医药工作
背景:《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指南》明确提出,医院应有熟悉中医药政策和知识的院长或副院长分管中医药工作,负责组织制定医院中医药发展的措施与办法,协调解决中医药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督促有关中医药政策措施的落实。
“一把手重视,中医科工作就好开展;一把手不重视,中医科就吃不上热饭。”话语虽直白,却是业内人士对综合医院中医科的普遍印象。某综合医院中医科大夫描述他的工作,“其实我们觉得挺委屈,中医方面的论坛或研讨会没人通知我们,平常收治的病人大都是西医治不了的,我们好像一直游走在边缘地带。”领导不重视,似乎成了综合医院中医科面临的问题之一。
而走进北京电力医院中医科,却是另外一番情景。宽敞明亮的15间门诊诊室,“中医科”的标识非常明显,5个科室6个二级专业门诊,44张病床,38名医务人员,每床配备0.5名中医类别医师和0.4名护士。很难想象这是综合医院中医科拥有的规模,甚至超出《指南》中对中医科床位的建设要求。中医科成为这所医院的“招牌菜”。
为什么北京电力医院的中医科完全看不出大家所说的边缘地带现象,反而有自己的特色发展路,他们如何落实指导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相关政策?有何经验?副院长李俊杰道出了背后的故事。
领导重视与否,直接决定中医科的发展空间,这也是该院能及时落实国家出台相关政策的原因之一。该院中医科获得“北京地区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称号并非浪得虚名,中医骨伤科就是李俊杰的“掌中宝”。作为医院副院长及中医骨伤科学科带头人,李俊杰以一名中医人的身份分管医院中医药工作,将中医科的发展作为工作重心,并负责组织制定中医药发展的措施及办法,“如果领导不重视,中医科就像没有父母的小孩,孤零零的,在综合医院怎么生存?”
北京电力医院副董事长兼党委副书记姜梅介绍,医院领导班子有中医力量并不是形同虚设,他们切实发挥了作用。为了加强医院中医药工作,2008年,北京电力医院成立了以院长、书记牵头的“电力医院示范中医建设领导小组”,多年来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每年定期召开中医药工作促进发展会议,制定中医药工作年度计划,研究解决中医药工作的实际问题,促进中医药和西医药互相补充、协调发展。
经验二:借中西医结合建示范中医科
背景:《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指南》明确列出,要求紧密结合医院的发展重点和优势专科专病,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加强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形成特色和专长,并将中医药服务拓展到医院其他临床科室。
目前,大多综合医院中医科有门诊但没有床位,面对和西医的差距,中医科如何在医疗市场激烈的竟争中独善其身,求得自身的发展空间?如何开展特色优势中医专病建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不复制中医科的“怪圈”,成为医改试点单位中的佼佼者。
“西医认门儿,中医认人儿。”该院中医科主任曹锐开门见山地说,他们的目标便是用中医优势吸引更多慕名而来的患者群。15个专家门诊,5个专业门诊,在曹锐的“地盘”上,干净明亮的就诊环境以及规范的就诊流程让人印象深刻。前来就诊的患者王大爷对该中医科竖起了大拇指,“原本不相信中西医结合会有疗效,但我的肺间质病真的在这儿好转了。”
曹锐对中西医结合感触颇深,他认为中医的优势就在于辨证论治和传承经验,除了传承国医大师方和谦的学术思想、学术经验形成科室特色外,中医无创治疗对术后患者的恢复起到很好的保健康复作用。而西医治疗相比之下比较规范,诊断清晰,但对于诸如呼吸道疾病的一些疑难杂症却无所适从。“中医和西医相结合治疗,既符合中医理论又能让西医接受,就是我们的生存之道。”
通过示范中医科的建设,该院中医科已焕然一新。曹锐介绍,中医科与医院重点科室呼吸科、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等科室组成了北京中西医结合呼吸疾病研究所,在肺栓塞、流感病毒肺炎、肺间质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癌、呼吸衰竭等领域开展了大量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
曹瑞对中医科承担起全院各科的中医、针灸、理疗会诊任务面露欣然,虽然工作量增加了,但他们不甘中医科掉队,会诊人次逐年上升。尤其是呼吸病的疑难重症患者,“我们安排呼吸病专业组一名副主任医师专门负责呼吸与危重症学科病房的中医会诊工作,这样中医的优势才不会被遗忘。”曹瑞说,加强会诊工作为疑难重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发挥了积极作用。
经验三:用科研、创新教学模式保住人才
背景:2013年11月召开的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经验交流会议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要求,不断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条件建设和业务建设,抓好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有时候真的很迷茫,为什么我们中医科就留不住优秀人才?为什么好多中医大夫转行西医?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山西省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吴乾叹口气,无奈地说,虽然综合医院中医科水平已有提高,但隐忧仍现,中医优秀人才匮乏成为综合医院中医科发展遇到的瓶颈之一。
面对现状,综合医院中医科又该如何把握人才建设机制?中医科是否可以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王少杰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有自己一套集医、教、研为一体的“人才经”。
“综合医院更需要中医科,”在王少杰的带领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医科除了设立中风与记忆障碍专业门诊、发作性睡病专业门诊、穴位贴敷专业门诊等重点专科门诊外,还设立了中医实验室,培养了一支中西医结合的中医脑病临床研究队伍。该研究队伍与医院睡眠监测中心合作,对发作性睡病进行了长期系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探讨发作性睡病证候分布规律,并提出采用“醒脑健脾法”的治疗方案,建立了较大规模的儿童发作性睡病病例库,病例数累计超过500例以上。这项研究目前在国内仍处于领先地位,正是因为王少杰坚持对临床的研究与探索,才能独显中医传统治疗的优势。
而如何让人文文化融入中医教学中,成为中医教研室长期以来不断探索的课题。王少杰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授课模式创新,如在中医科建立“中医教研室”,为学生们讲授《红楼养生药膳》选修课,将自己对于中医的理解和“红学”的深厚研究融会贯通,对《红楼梦》中关于中医养生、药膳的内容加以提炼、总结,再结合书中情节,通过讲解人物的性格特征,介绍所用药膳药食涉及到的中医知识。
该中医教研室还采用情景教学模式,每年带领学生去药用植物园参观,让学生通过对药材的观察,掌握其生长特性、性味归经、主治功效等一系列知识。王少杰介绍,为强化互动教学的效果,组织学生在植物园中进行中医药知识竞赛,加强知识巩固。同时,教师们收集大量标本,通过实物教学,让同学们从感官上对中药有所认识,看着药材记中药。在王少杰医、教、研为一体的教学成果下,中医科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求职者。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1-13
2025-01-09
2025-01-09
2024-12-25
2024-12-16
2024-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