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市场纵览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园地 > 市场纵览
养生文化产业 发展瓶颈在哪里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4-06-11 08:46:41 热度:522

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何清湖

  导读
  中医养生热的兴起催生了潜力巨大的中医养生文化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目前中医养生文化产业看上去风光火热,但冷静观察仍存在不少问题和制约的因素。其中,“中医养生文化宣讲人的专业关”、“中医养生文化内容的优劣关”、“中医养生产品的质量关”等是制约中医养生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生活方式及疾病谱的逐渐改变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衣食住行中越来越多地注重养生。中医养生涉及的更多内容是渗入老百姓生活的养生思想、方法以及理念。因为迎合了百姓较高水平的健康诉求,故因中医养生文化的传播而形成的产业商机无限、潜能巨大,但就目前而言,仍存在不少问题。
  养生文化优劣难辨
  因为养生理念的深入人心,所以与养生相关的产业已在人群中获得了较为可靠的消费认同感,中医养生文化产业的市场随之逐步壮大、持续火热。与中医养生有关的书籍、电视节目、网络媒介、广播平台及实物等文化产品或养生大师等林林总总的养生文化产业形成数量庞杂且依旧在不断增多。尽管如此,市场却难见饱和趋势,各种与养生息息相关的书籍依旧层出不穷且颇受欢迎,各电视台、广播频道也在不断为观众推出养生节目,中医养生的相关知识、文化的传播也在越来越多地充斥着网络平台。
  我们不能否认中医养生文化市场的火热,却也要看清火热背后存在的问题。随着一批所谓养生大师、中医达人、健康专家被揭穿,还有一些书籍、产品、网站因为内容、质量的低劣被查处,人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中医养生文化市场的确为一大批低劣产业所充斥,这不仅仅是对中医养生广大受众身心的严重伤害,也是对中医养生产业及其文化产业的严重损害。对于广大群众来说,因为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且追求养生健康的急切心情,故面对众多养生文化形式难辨其优劣、难分其真假,从而给无良商人以可乘之机。
  过五关攻克瓶颈
  目前,中医养生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中医养生书籍、报纸、杂志、电视或电台节目、各类网络传播、中医养生宣讲人等几种形式。在笔者看来,正是这几种最为普遍的文化传播形式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概括起来,可以归结为“五关”,这“五关”成为制约中医养生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1.宣讲人的专业关
  文化传播是搭建中医养生知识与百姓之间的桥梁,因此,作为中医养生文化的宣讲人,其是否具备专业素养,水平是否够格,则直接与中医养生文化产业发展息息相关。
  最近几年,随着养生热的兴起,不断有各种养生大师和专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也陆续发现了一些假大师、假专家,这些假大师、伪专家不讲科学、不求实际、缺乏专业素养,仅凭高谈阔论的神乎其技就在养生文化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大肆敛财,不仅危害百姓性命,也使中医养生行业深陷囹圄之中。
  2.养生内容的优劣关
  正如大家所见,众多中医养生文化传播的内容都是与大众健康紧密相关的。如果内容失真、效果虚构、方法杜撰,其对大众身心健康所造成的危害将不堪设想,对整个行业的存在也是巨大的打击。但恰恰是一些质量低劣、严重脱离实际的奇技淫巧最容易博得眼球、引起关注,并因此获得市场且屡禁难止。中医养生本身是一门严谨、科学的学问,容不得半点马虎浮夸,如果它的文化市场靠虚假离奇的内容虚撑构架,那么,整个中医养生文化产业将面临灭顶之灾。
  3. 养生产品的质量关
  中医养生文化企业理应致力于为社会提供高品质、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健康产品。企业通过销售中医养生文化产品,不仅要起到文化推广的作用,而且还应直接帮助百姓健康养生。然而,现在市场上充斥了各种各样鱼龙混杂的养生文化产品,这些产品本身是否具有实用性还有待检验,偏偏又依托中医养生文化的名义进行宣传和推广。如果不能把握好产品质量关,让低劣的医药饮食或理疗器械走入百姓生活,其结果不堪设想。“问题血燕”就是一个有力的例证。然而时至今日,仍然有少书籍和网络在宣传血燕具有预防肿瘤、抗痨止喘、强心降压、护肤养颜、壮腰健肾、增强免疫力等诸多功效,以致仍有许多不明真相的百姓对其趋之若鹜,甚至盲目信从,延误病情。
  4.养生文化及产品的广告关
  文化的传播往往会和广告联系起来。并非说广告不好,对于好的产品、好的书籍、好的养生保健方式方法应当鼓励。然而近年来,虚假违法养生保健广告屡禁不止、屡查屡犯,往往是这些唯利是图的低劣医药广告成了养生文化传播节目的主导内容,让养生文化节目受到利益驱动沦为误导大众的帮凶。无疑,这些广告需及时叫停、明令禁止。因为这是变质的文化产业,违背了中医养生文化产业的初衷与职责。
  5.行业标准的制定关
  对于中医养生产业来说,养生文化宣讲人应当具备哪些资格?文化传播内容怎样判定其好坏?养生文化产品是否合格?广告内容的可靠性如何等都需要相应的标准予以规范约束。能够解决好这一关,前面“四关”也会相应地得到解决。
  养生文化产业体系亟须完善
  发展文化产业不仅仅应着眼于其所带来的利益,更应该充分考虑文化产业的含金量和价值。针对中医养生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瓶颈,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培养养生文化人才  中医作为一门独特性较强的学科,其内容的传播者往往较难替代,因此中医养生文化产业更需要专业人才。自我国大力发展中医药文化事业以来,已经有不少中医专业人才在致力于中医文化的研究发展工作,应当借此机会对中医文化专业的优秀人才加以培养,以能够培养出真正有资格把握中医养生文化风向标的专业人才,才能使中医养生文化产业在有人可用、用人可信的情况下得以大力发展。我们完全可以依托高校,建设中医养生文化的学科专业甚至培养院系,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健全产品审核机制  目前而言,对于中医养生文化产品的审核力度远远不够。究其原因,是没有专业人才对其中涉及人类健康的相关内容进行审核。因此虽大量的养生书籍、节目以及各类养生产品流向市场,其质量却往往良莠不一。应当制定较为健全的审核机制,启用中医医机构专业人才,对将要进行传播的内容、将要销售的产品严格审查,这样才是对大众、对产业负责的表现。政府文化部门可以建立与健康相关的产品审核机制,聘请医学专家承担审核任务,从而保证“丁正源清”的文化产品走入市场,服务百姓。
  鼓励业内专家参与  养生本身就是中医极具优势的特色之一,国内不乏国医大师、中医名家,他们往往深谙中医养生之道。因此,应当鼓励这些行业内真正的大师、专家积极参与进来,对养生文化进行宣讲、传播和普及,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正本清源,不仅能更有力度地遏制造假欺骗,还能够指导帮助养生文化标准规范的建立。
  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中医养生文化产业涉及面十分广泛,它的发展融合了中医、健康、文化、商业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应汇集各个学科的专业人才帮助这门产业对各个学科进行有机整合、取长补短,使之不至于因商业利益的驱动面不择手段,同时充分尊重符合中医养生的学科自身特色,且能实现产业落地赢得利益。因此,完善与中医养生文化相关的学科体系也应当成为中医药建设的重点内容,如中医养生营销学、中医养生传播学等。
  发掘古文献中的精华  中医行业的专业人士应当积极努力发掘中医古文献中历经验证且至今行之有效的可靠资源进行文化产业的转化,而非一心执着于新技巧、新方法、新医药的开发研究。我们并非反对创新,医学文献浩若烟海,其中很多内容是由数代医家不断验证的,这其中与养生息息相关的资源值得开发利用,也是事半功倍的做法。(陈小平  孙相如整理)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