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14-06-06 09:27:53 热度:536
——记济南军区第153医院妇产科主任张红娟(下)
朱廷伟 李文龙 李东星
5月的郑州,市花月季把城市装点成花的海洋。在这个美好的时节,济南军区第153医院迎来4名特殊的“小客人”。“妈妈!妈妈!”当这个世上最亲切的称呼异口同声从4名身穿藏袍的小孩子口中传出时,妇产科主任张红娟喜极而泣,连声“哎哎”不叠,将他们拥进怀里。
妈妈?4个藏族小孩,1名女军医……他们是谁?正当记者疑惑时,医院的政委高斐给出了答案。
原来,他们是张红娟在玉树抗震救灾中接生的73个“玉树宝宝”中的几位。一场地震,夺去了众多生命,也开始了张红娟和“玉树宝宝”的特殊情缘。从迎接他们的诞生,到随后4年的牵肠挂肚,每年坚持去玉树回访,一直关心呵护他们健康成长。张红娟与“玉树宝宝”以及他们的家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今天,孩子们不远千里前来看望他们的“汉族妈妈”。远隔千山万水,语言不同,风俗不同,但此刻,充满相逢喜悦的母亲和孩子,用爱彼此交流。
73个玉树宝宝的“天使妈妈”
2010年4月14日,玉树发生7.1级地震!震情就是命令!济南军区153医院紧急组建野战方舱医院,第一时间赶赴玉树救灾。
曾参加过汶川抗震救灾的张红娟,也第一时间向组织递上请战书。就这样,张红娟作为济南军区野战方舱医院唯一的妇产科医生随队出征,再一次奔赴抗震救灾一线。
到玉树前,张红娟想到过艰难,但她没想到会如此艰难。严重的高原反应让张红娟头疼欲裂、四肢无力,并接连出现呕吐和失眠症状。更为痛苦的是,语言不通,交流不便,给每一次治疗和手术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4月21日,野战方舱医院正式开始接诊。当晚19时,张红娟接诊了第一个藏族孕妇塔拉。检查发现,塔拉早已过了预产期,胎盘老化,羊水已破,母婴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而塔拉的情绪又极不稳定,很不配合。
张红娟一面仔细地为塔拉清洗、消毒,一面用眼神、手势耐心地与塔拉交流,脸上始终带着微笑,终于取得塔拉信任。艰难的6个小时,震后的玉树终于迎来了第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两口子执意让张红娟给孩子起个名字,张红娟给孩子取名“军玉”,意思是解放军救援玉树,与玉树人民心相连、情相依。
小军玉在方舱医院顺利诞生的消息迅速传开,来方舱医院就诊的灾区群众络绎不绝,看妇科病的更是排成了长龙。妇产科只有张红娟一个医生,工作量骤然增加。张红娟开始了她的连续奋战。
4月24日凌晨3点,张红娟刚接生完两个孩子不久,又来了孕妇尕群。她38岁,先前怀过3个孩子都因难产夭折,所以对这个孩子充满希望。
胎儿胎位不正、脐带绕颈,需要马上做剖腹产手术!
不到20分钟,婴儿取出来了,但满脸血污,没有呼吸,情急之下,张红娟立即口对口实施人工呼吸。2分钟后,“哇”得一声啼哭,孩子得救,大家悬着的心落地了,而张红娟因却过度劳累,晕倒在手术舱里。
护士崔新苗回忆说,震区是传染病高发区,当时婴儿满脸血污,在场所有人都为她捏了一把汗!张红娟只是笑了笑,告诉记者:“当时婴儿命悬一线,情况危急,哪里顾得了那么多。”
“每接生一个新生命,就是给灾区群众带去一份新希望。”地震带来的家园失所、亲人别离,给玉树这个人口稀少的藏区人民心里蒙上一层阴影。张红娟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她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做好每一台手术,救治好每一个病人。
“我们一辈子也忘不了你!”在玉树,这是藏族群众对张红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最高赞誉的一句话。张红娟也被藏族群众亲切称为最美“金珠玛米”“高原格桑花”!
在玉树奋战62天,张红娟凭着深切的爱和精湛的医术,创下了接诊病人2000余例个个满意、手术27例无一感染、接生73名孩子全部存活的医学奇迹!
不畏艰辛万里“寻亲”
“方舱医院出生孩子的家长们,我是当年给你们接生的军医张红娟,我很想找到你们……”2013年4月19日,青海玉树电视台用汉藏两种语言播发了一条特殊的“寻亲广告”,一时间在美丽的三江源头、辽阔的巴塘草原引起关注。
这是张红娟第3次回访玉树的“杰作”。广告效果出人意料,不到3天,张红娟就接到11个“认亲”电话,并相约在玉树州人民医院见面。
张红娟在妇产科工作了19年,经她亲手接生的孩子成千上万,但在玉树那个特殊环境下,73个“玉树宝宝”让她留下难以割舍的情感。从玉树归来,她仍然挂念每一个“玉树宝宝”,牵挂每一个顽强的小生命。
她开始萌生了一个最大的心愿:找到73个“玉树宝宝”!于是,张红娟开始了她不同寻常的“寻亲”之旅。
然而,这个旅途注定艰辛。当时灾后重建比较混乱,经她接生的孩子,没有固定居所,留下的电话也陆续更换,临撤离玉树时仅能联系上的不到5个。为了找到这些孩子,张红娟想尽了一切办法,回访、打电话、托人找、 登“寻亲广告”……,只要有一线希望,她都愿去试。
“这个是毛布的,这个是东珠的,这个是才文求措的……”当飞机即将降落玉树机场时,张红娟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一遍遍细数着带来的各种儿童玩具。这是第1次回访玉树时张红娟的真情流露。
2012年第二次回访玉树时,她几经辗转,在7个居民安置点里找到了17个孩子的家。返回头一天,听说还有两个孩子的线索,张红娟顾不上连续数天的四处奔波,终于在一个偏远的山沟里找到了他们。
一次又一次的收获,让她心中的爱也在不断升华。每次见到自己亲手接生的活泼可爱的小儿女,她的幸福感也涌上来,觉得自己做的事有意义。这更加坚定了她找下去的决心。
玉树归来后的3年多时间,张红娟随医院已经3次回访,累计行程16000余公里,走遍了已经找到33个“玉树宝宝”的家庭。每年春节、六一等重大节日,她根据不同孩子、不同年龄的成长特点,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不同礼物。今年,她又在计划着她的第4次回访,她带给孩子们的礼物也早早准备好了……
用大爱播撒民族团结种子
62天方舱手术室接生73个“玉树宝宝”!不但延续了藏区人民的血脉和希望,也成为张红娟军人使命的最好见证。
在153医院保存的照片里,有一张取名为“泪别玉树”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张红娟和她的战友撤离玉树时,与藏族同胞依依惜别时的场景。
听说张军医要走了,藏族群众纷纷赶来为她送行,最重的礼节还是敬献哈达。队友游继武说:“张红娟收到的哈达有上百条!”
玉树抗震救灾结束后,以张红娟等医护人员为骨干的野战方舱医院,和玉树州人民医院签订了长期帮扶协议,每年都坚持回访玉树,指导他们技术革新和人才培训。
2013年4月,张红娟在回访玉树时发现,已经找到的10多名儿童虽然聪明伶俐,但受当地环境和家庭经济条件影响,学前教育比较弱,她心里便有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返回后,她跑遍市场并托亲戚朋友买来印有汉藏文字的识图挂图和智力开发玩具等幼儿启蒙教育资料,给每名孩子邮寄过去。
在玉树这个藏族聚居区,张红娟不但用精湛的医术解除了他们的病痛,也用自己的无疆大爱赢得藏族同胞的信任。她想方设法寻找失散“儿女”,结下的汉藏两族情谊弥深。
张红娟对孩子们的付出,也让玉树州当地政府和医疗机构深受感动,积极支持配合她的爱心行动。在玉树州人民医院,有一个专门存放“玉树宝宝”的资料柜,这是玉树州人民医院应张红娟的请求,特地为孩子们建立的健康档案,定期通知他们到医院体检,观察他们成长发育和健康指标。
“孩子们健康成长,是我最大的愿望,也是我最高兴的事”,只要谈到“玉树宝宝”,张红娟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她告诉记者:“我将一如既往地继续“寻亲”之旅,无论道路多么艰苦,我都不会轻易放弃,并竭尽全力把找到的每名藏族儿童培养成才,让汉藏两族人民的友谊世代相传!”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2-25
2024-12-16
2024-12-16
2024-12-13
2024-12-13
2024-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