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网 时间:2012-05-02 10:57:01 热度:942
中国中药协会监测的数据显示,其所检测的 537 种药材中有 399 种价格上涨,平均涨幅 10% ,最高涨逾 400% 。寻常药材太子参每公斤 600 元,被誉为补血圣品的阿胶,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价格飙涨 49 倍,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34.9% 。犀牛角粉、东北雪蛤、冬虫夏草等名贵药材早已与“国酒茅台”比肩,价超黄金,大有打造药品界 LV 之势。
药才好药才好,地道药材稀缺成奢侈化主因
对于中医药行业药材集体上演“涨价潮”,有关专家分析指出,虽然自然气侯灾害、土地及野生资源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游资炒作推高、中间商暗中牟利、通货膨胀等助推了药材市场的这波“牛市” , 但归根结底,地道中药材的日渐稀缺和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才是涨价的绝对主因。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我国地道药材产地已非常有限,行业已全面进入“资源为王”时代。
地道药材对中药品质和疗效的决定性作用,已经得到中医几千年的临床用药实践证明。中医认为,“诸药所生,皆地有境界”,具有特定的种质、特定的产区、特定的生产加工方法所生产出来的中药材,及其配伍、炮制而成的药剂,药力、药效、性味、安全性等都远远高于一般性药材。这也就意味着谁掌握了优质的中药材资源,谁就能在中药材市场掌握话语权。
对于这点,源自医圣张仲景故里的河南宛西制药早已明谙于心。宛西制药早于上个世纪末,就依托当地八百里伏牛山天然药库的自然资源,采用“公司 + 基地 + 农户”的模式建立起了 20 万亩山茱萸药材种植基地,并于 2003 年首批通过国家 GAP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为保障地道中药材供应,实现“药材好,药才好”制药理念,公司还先后投资 8000 多万元分别在豫、皖、鄂、川分别建立了地黄、山药、丹皮、泽泻和茯苓 GAP 药材基地。目前,宛西制药已为全国 GAP 认证品种和道地药材种植规模领先的中药企业。
可及性为中医药源头活水,药材基地建设固本培“源”
宛西制药对 GAP 药材基地建设的大规模投入,并不是行业内的个案,中医药企业巨头建设药材基地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这背后既有企业的发展所需,但同时也暴露了中药行业所遭遇到的无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中医保健”、“养生说”兴起,成为普通百姓关注的热点,中药材的属性也逐渐从单一的防痛治病向滋补膳食、保健养生等多个领域延伸,中医药“刚需”与日俱增。但一路看涨的中药材价格却让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中药材价格高得有点儿让他们吃不起了。实则,对中药材“伤不起”的还有中药企业。
全国人大代表,宛西制药董事长孙耀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次表示“目前,大部分常用中成药产品都被列入了国家医疗保险目录和基本药物目录,属国家定价产品。但国家一次次的降价和‘唯低价’的招标模式则成了中药企业无法言表的‘内伤’。”
虽深感无奈,但孙耀志总是将责任和担当看的更重。“国家推动医改,相关政策也是需要摸索的。但是作为企业,必须要保证产品安全和有疗效,将品质放第一。这也是我们一直坚持建设药材基地的原因。而且企业这些年来的发展也印证,我们由此得到了市场回报,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资深中药行业人士指出,地道药材的稀缺性正逐渐显露,加之社会经济大环境影响,中药材“涨价”将会成为常态。中药企业因为并不掌握对药材的定价权,且受制于物价部门对药品价格的严控,生存状况步履维艰。但如宛西制药这样抢先布局药材基地“筑巢”的药企,由于储备了足够的“冬粮”,反倒迎来企业发展的战略机遇。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1-06
2024-12-30
2024-12-12
2024-11-30
2024-09-25
2024-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