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聂惠民:与“伤寒”结下一世情缘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2014-06-05 15:09:45 热度:667

本报记者 周颖

  时隔7年,再访伤寒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聂惠民时,她的身体已大不如从前。虽然行走不便,但思维敏锐,谈吐自如,对仲景的崇拜,对伤寒的执著,对经方的信服,在言谈中表露无遗。
  “我这一辈子,是学伤寒,用伤寒,教伤寒,研伤寒,与伤寒结下了一世情缘。”首都国医名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聂惠民开门见山,一下子道出了自己的生活轨迹和不懈追求。
  学伤寒:深思熟悟  探知真谛
  “不学好《伤寒论》就不会看病。”聂惠民回忆,1956年考上北京中医学院,在老师秦伯未、陈慎吾、刘渡舟、宋向元等伤寒学大家的悉心指导下,她开始慢慢入门。
  “以张仲景的大医精神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为百姓奉献毕生力量。”就是这样的责任与担当,坚定了她从事伤寒事业一辈子的决心。
  聂惠民对《伤寒论》的认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认为《伤寒论》是专治外感病的一部专著,结果越学越感到不够用。第二阶段是七八十年代,她认识到这部书里,既包括伤寒也包括杂病,是伤寒与杂病共论的医著。第三阶段就是现在,她认识到,《伤寒论》是一部可以治疗疑难杂病的专著,其学术体系内涵丰富,覆盖临床各科。治不好的病,只要坚持从这部书中找答案,就能解决问题。
  随着知识的积累,她发现《伤寒论》里有太多的精华,无论是理论体系还是临床经验以及方药应用,都展现其经典医籍的学术地位和实用价值。“她是中医学宝库中一颗明珠,对中医药学术发展有很大贡献。”聂惠民认为。
  用伤寒:严遵经旨  证方对应
  学用结合、知行合一是聂惠民终生遵循的行医原则。说起第一次行医的经历,她记忆犹新。1962年毕业后,她被分配到黑龙江中医学院伤寒教研室。在做好教学工作之余,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上临床。一天,一位与她年龄相仿的姑娘,径直走到聂惠民面前,问道:“我老是小便,一上午要去多次厕所,每一次尿量不多,急了还尿到裤子里,能治吗?”
  把脉后,聂惠民认为造成患者小便不利的原因是膀胱气化功能失常,想到张仲景是用五苓散治疗的,就试着先开三服药让患者吃吃看。第三天,患者面带喜色地告诉她:“我吃药后,小便量多次数少了。”效不更方,随后再服三剂后,患者的病痊愈了。
  “就是这个病例,提高了我对《伤寒论》的认识,增强了使用经方的信心。”从此,聂惠民看病使用经方,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创新。也正因为严遵经旨,证方对应,她治好了成千上万的患者。
  教伤寒:大医精诚  知行合一
  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她在教伤寒的过程中,教导学生要“传承仲景学术,学习仲景医德”,“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体恤百姓,扶危济困,树立高尚的医德,杜绝“惟名利是务”的思想。
  在做学问方面,聂惠民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她在带教实习中通过一个个病例,指导学生“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同时用事实教学生如何运用辨证思维方法,灵活解决临床上出现的疑难问题。
  一患者患慢性小肠炎,总不见好。找到聂惠民时,腹泻腹痛频繁,舌苔白,脉象沉缓无力,手脚冰凉。聂惠民告诉学生,前边的医生看到“肠炎”的“炎”字,就采用清热止利法,结果越用越糟。而该病是脾虚寒性腹泻,所以必须健脾温中止泻。于是,聂惠民用张仲景的理中汤加味治疗。三剂药下肚,患者病情减轻了,守住本方,变化治疗一个月,患者腹泻痊愈,学生也受益匪浅。
  研伤寒:上溯其源  下探其流
  除教书育人,临床看病,聂惠民一直在研究伤寒。她花费20多年心血完成《聂氏伤寒学》专著,对《伤寒论》中的一些类方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对《伤寒论》中一些常见病证的辨证治疗进行了对比研究,为临床科学运用经方提供了一条捷径。国医大师邓铁涛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她“孜孜不倦,精研伤寒论;临床实践,发展伤寒学”。
  聂惠民在《聂氏伤寒学》中,不但精选了历代伤寒大家运用经方的典型医案,更是结合她50年来临证心得及真实验案,继承与创新并重,为读者们提供了研究仲景学术思想的学术新平台。
  “让仲景学术在新的历史时期再创辉煌,是中医药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此书也正是聂惠民一生践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硕果。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