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儿童用药将告别“靠手掰、用刀切”

来源:南方日报 时间:2014-06-01 21:28:00 热度:716

    据新华社 针对当前儿童用药安全存在的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六部门30日联合发布《关于保障儿童用药的若干意见》。这是近十几年来我国关于儿童用药的第一个综合性指导文件。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的《关于保障儿童用药的若干意见》,从鼓励研发创制、加快申报审评、确保生产供应、强化质量监管、推动合理用药、完善体系建设、提升综合能力等环节,对保障儿童用药提出了具体要求。
    《意见》提出,在申报审评和研发创制方面,对于部分临床急需的儿童适宜品种、剂型、规格,建立申报审评专门通道,加快进度,并逐步建立鼓励研发的儿童药品目录,引导和鼓励企业优先研发生产。探索建立新药申请时提供相关儿童临床试验数据及用药信息的制度。对已上市品种,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及时补充完善儿童临床试验数据。
    国家卫生计生委药政司司长郑宏表示,建立鼓励研发的儿童药品目录工作还在起步中,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们希望在今年下半年能够结合国家‘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规划,提出一个儿童用药优先研发品种的初步清单,供科研立项参考。”
    在保障生产供应方面,《意见》提出,对国产儿童用药通过单列代表品、规定宽松的剂型比价系数等方式,在定价时给予政策扶持。按规定及时将儿童适宜剂型、规格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优先支持儿童用药生产企业开展产品升级、生产线技术改造。建立短缺预警机制,对临床必需、易短缺、用量小的药品综合采取价格、采购扶持及定点生产、储备等方式确保供应。
    在提高临床合理用药及综合评价能力方面,《意见》提出,发挥专业协会的学术优势,总结临床用药经验及安全用药数据,形成行业共识,制定儿童用药指南。
    解读
    卫计委:推动更多企业“量身定做”儿童药
    这项意见对于我国儿童用药安全意义何在?有哪些保障措施?可提供哪些便利?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此回答了记者提问。
    我国儿童用药安全面临挑战
    问:为什么要专门针对儿童用药出台文件?
    答:我国现有儿童2.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6.6%,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目前儿童用药适宜品种、剂型和规格不足,企业缺乏研发动力和生产积极性,不合理用药问题仍然存在,儿童用药安全面临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保障儿童用药工作,《意见》是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国家药物政策的又一重要举措;有利于提升我国儿童健康与用药水平,更好地维护儿童健康权益。
    《意见》从鼓励研发创制、加快申报审评、确保生产供应、强化质量监管、推动合理用药、完善体系建设、提升综合能力等环节,对保障儿童用药提出了具体要求。
    “量身定做”儿童用药
    问:《意见》将为儿童科学合理的用药提供哪些便利?
    答:多年来,由于多种原因,企业生产儿童用药的积极性不高,儿童适宜剂型、规格缺乏。或者说明书描述含糊,儿科医师只能凭借临床经验用药,将成人剂量进行调整,处方中经常出现“半片、1/4片”的用量描述,常常“靠手掰、用刀切”来掌握儿童用药的适宜用量,带来很多不便,患儿服用依从性低。《意见》将推动更多企业主动为广大儿童“量身定做”适宜剂型和规格药品,医生放心、家长安心、孩子易服、使用方便的儿童用药研发生产将得到政策鼓励和支持。“良药不苦口、定量不靠手”,困扰医生和患儿“无药可开”“无药可用”的问题将逐步得到缓解。
    发挥儿童中医药特色优势
    问:《意见》为何要强调发展儿童中医药?
    答:中医药在儿童用药方面具有传统特色优势。《意见》提出,要通过总结中医儿科临床用药经验,加大儿科中成药和中药院内制剂的研发力度,完善临床评价标准,加快审评进度,推动完善儿科中药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的再研究、再评价及相应技术标准。《意见》要求今后将逐步规范儿科中药产品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配伍及不良反应警示,促进儿科中药的临床合理应用。近期将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优势儿童专科医院和中医医院,建立健全儿童临床用药综合评价体系,推动儿科中药临床合理应用。
    杜绝用药风险和浪费
    问:《意见》对家庭儿童用药有何帮助?
    答:儿童常常被称作“小大人”,但在用药上绝不能简单视为微缩版的成人。
    为此,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专业协会作用,通过形成行业共识、制定儿童用药指南、组织论证和补充完善儿童用药数据等,推动企业合理修订药品说明书,降低儿童临床用药的风险。新华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