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百病妙诀:把疏松的骨头接上

来源:生命时报 时间:2014-05-17 16:34:52 热度:536

本报记者 张 杰

  专家小传
  唐佩福,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院院长

  张立海,副教授、副主任医师,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院副院长,创伤病区主任

  88岁的河北王老太,一天晚上起夜时不慎摔倒,在当地一家三甲医院被诊断为“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属于最为严重的一类骨折。同时老人整体身体状况不容乐观,不仅是高龄患者,而且全身骨质疏松情况严重,还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这可难住了当地医生,如果按常规方案植入髓内钉治疗,就像在一块松软的土地上打木桩,不可能扎实牢靠,恢复起来也有困难。
  在医生的建议下,王老太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解放军总医院,找到了该院骨科医院院长唐佩福教授。经过综合评估,唐佩福利用自己首创的“独家绝招”,为王老太顺利实施了微创手术,通过最小的手术损伤,达到了最满意的复位和固定程度。术后,王老太严格遵守唐佩福制订的康复计划进行训练。术后半年内,王老太就能下地行走了。
  让王老太能够体验晚年幸福的“独家绝招”,就是唐佩福和他的团队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内侧支撑髓内钉。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重,高龄甚至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逐渐增多。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60万髋部骨折患者。预计到2050年,髋部骨折发病率将增加到每年450万~630万,并且其中一半为亚洲人。
  髋部骨折如果伴随骨质疏松,更加难以处理。“最多的时候,我们病房里36张床中有22名是70岁以上的患者。他们骨质疏松较重,合并各种内科疾病,治疗很棘手。”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院副院长、创伤病区主任张立海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骨质疏松降低了骨强度,增加了骨折危险性。据国际骨质疏松协会统计,全球每年有近900万人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50岁以上人群中,女性有1/3可能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男性有1/5可能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张立海指出:“骨质疏松又被称为‘静悄悄的杀手’,患者开始往往感觉不到,也很难重视,可一旦发生骨折,后果很严重,且不可逆。”
  张立海介绍说,髋部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最严重的一种。相关权威文献报道,髋部骨折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骨折后1个月内死亡率10%~13.3%,一年内死亡率高达22%~29%。而存活者中,仅50%~60%的患者能够恢复伤前行走水平,20%的患者终身丧失活动能力。所以,老年人的髋部骨折一直是创伤骨科治疗的难点。
  “处理这类骨折,最早是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固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打钢板。尽管DHS可以将骨头很完美地复位,但手术创伤太大,需要切一个很大的口子。这导致老人不敢早下地,不得不长期卧床,容易诱发血栓,造成心脑血管损伤等致死性并发症。我们统计的老年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死亡率约为6%,甚至高于恶性肿瘤。”张立海说,“随着技术进步,我们这十几年来发展出一系列微创技术。比如伽马钉,克服了手术切口大的问题。然而,这项技术又不能把伤骨的内外侧都复位得很完美,因此死亡率并没有明显下降。”
  面对这一现状,唐佩福针对亚洲人骨骼类型设计出内侧支撑髓内钉,对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有独特治疗优势。尤其对骨质疏松的老人,能提供额外的支撑角度,从而弥补了骨折患者自身骨强度不足的缺陷。新型内稳定髓内钉已得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认证和批准,在国内几所大型综合医院得到了推广应用。“这项技术主要是在伤骨内侧加了一个固定,达到了面的固定,让患者可以早下地,避免了致死性并发症的发生。”张立海说。▲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