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4-05-15 07:50:14 热度:758
本报讯 (记者甘贝贝)5月14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在京发布《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4》,这是首部由政府部门发布的、全面展现中国家庭发展状况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我国家庭数量居世界之首,共有4.3亿户左右,占世界家庭户总数的1/5左右,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平均家庭户规模为3.02人。
■核心家庭比重持续下降
《报告》指出,我国家庭类型更加多样化,核心家庭比重持续下降。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李建民教授说,核心家庭是指由已婚夫妇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2010年,核心家庭占全国家庭户的60.9%,与2000年相比,降低了7.3个百分点;与1990年相比,降低了9.7个百分点。
《报告》指出,家庭规模的小型化是现代化家庭变迁的重要标志,并已成为全球性趋势。根据我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家庭户平均人数基本保持在5.3人的水平。1990年缩减到4.0人,2010年缩减到3.1人,2012年进一步缩小为3.02人。
李建民说,从人口变化角度看,结婚年龄的推迟,不婚率和离婚率的提高,低生育率,寿命的延长,人口流动等都导致了家庭户规模的不断缩小。家庭观念变化,生活水平提高,居住条件改善等因素,也直接促进了家庭规模的小型化。
《报告》显示,计划生育家庭成为我国家庭主体。据测算,目前中国计划生育家庭为3亿户左右,约占全国家庭户总数的70%。
李建民说,计划生育政策减轻了家庭抚养子女的负担,改善了妇女儿童的发展状况,使得父母有更多的精力和资源用于对子女的抚养教育上,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
《报告》显示,根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2040年中国的家庭户数量将跨上5亿户的台阶,2045年达到峰值(5.04亿户)后开始减少,到2050年仍将保持在5亿户左右的规模。
李建民表示,《报告》中的预测实际上已经考虑了生育政策变化的因素。单独两孩政策放开以后,家庭户数会有所增加,但这种增加不会很快,因为我国已进入死亡率提升的时期。
■有老人的家庭10年增近三成
《报告》指出,快速老龄化给家庭养老带来压力。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0年~2010年期间,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增加了28.7%。目前,我国有65岁以上老年人的家庭已超过8800万户,占全国家庭户数的比重超过20%。2010年,65岁及以上的老年夫妇和单身老人独立居住的比例达41.74%。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单人户的比例超过10%。
南开大学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系吴帆副教授表示,目前我国90%以上的老年人在家庭中养老,并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我国的老年人社会政策体系缺乏对有老年人的家庭的支持,更加缺乏直接为老年人和赡养老年人的家庭成员提供支持的政策。
吴帆建议,应特别关注贫困、残疾、独居老年人家庭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群体和老年人家庭,把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作为养老社会政策的重点和优先领域;鼓励社会资源进入家庭养老与服务领域;实施有利于家庭养老的税收和住房政策,探索子女照料卧床老年父母的支持政策,适当放宽父母投靠子女的落户条件等。
《报告》还指出,中国家庭的空巢期会来得更早,并且持续的时间更长。依照家庭发生的生命事件(如婚姻、生育、子女离家、死亡等),一个典型的、完整的家庭生命周期依次经历形成、扩展、稳定、收缩、空巢和解体6个阶段。但丁克家庭的生命周期没有扩展、稳定和收缩阶段,直接从形成阶段跨越到解体阶段;独生子女家庭生命周期的扩展阶段即稳定阶段,没有收缩时期,从稳定阶段直接过渡到空巢阶段。
■流动家庭和留守家庭大量出现
《报告》显示,在已婚流动人口中,夫妻一同流动的占89.8%;流动人口的0~14岁子女中,有66%是随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目前,全国共有7000万户留守家庭,涉及2.4亿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近20%。其中,农村留守家庭占全部留守家庭的77%,留守家庭的主要成员是老人、妇女和儿童。
李建民表示,流动家庭在社会融入、子女教育等方面有一些现实的困难。留守家庭在儿童养育照顾、老人赡养、夫妻关系等方面也面临困难。
李建民建议,打破制度壁垒,实现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增强对留守老人和儿童的权利和安全的保障;以社会工作者为服务主体,志愿者为支持力量,在社区、学校和家庭层面为流动和留守家庭成员提供专业的社会服务。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7-04
2025-07-04
2025-07-04
2025-07-04
2025-07-03
2025-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