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网 时间:2012-04-25 15:35:20 热度:764
健康报网讯(陈渡)今年4月15日,一则报道将药用空心胶囊推到风口浪尖。根据这则报道,有9家企业生产的13个批次的胶囊产品铬超标。社会舆论的导向往往影响了大部分消费者的判断,2012年4月18日药监局称媒体送检数据不能作为执法依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表示,要对相关企业进行处理,必须依据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拿出的相关检测结果。2010年,《中国药典》被修订,其中明确规定,药用胶囊以及使用的明胶原料,重金属铬的含量均不得超过2mg/kg。卫生部部长陈竺于2012年4月18日下午表示:胶囊重金属超标要依法管理,有责任的企业家应承担起社会责任。
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胶囊”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吧。
其实追溯胶囊的历史发展,公元前1500年,第一粒胶囊在埃及诞生 ;1730年,维也纳的药剂师开始用淀粉制造胶囊 ;1834年,胶囊制造技术在巴黎获得专利 (F. Mothes) ;1846年,两节式硬胶囊制造技术在法国获得专利 (J. Lehuby) ;1872年,在法国诞生了第一台胶囊制造充填机 (Limousin) ;1874年,在底特律开始了硬胶囊的工业化制造 (Hubel),同时推出了各种型号 ;1888年,Parke-Davis公司在底特律获得制造硬胶囊的专利 (J.B. Russell);1931年, Parke-Davis的胶囊制造速度达到了每小时10,000粒 (A. Colton)。
那么药物为什么要制成胶囊剂呢?胶囊剂(capsules)是指将药物或加有辅料充填于空心硬质胶囊或弹性软质囊材中而制成的制剂。一般供口服,也有用于其他部位的,如直肠、阴道、植入等。上述硬质或软质胶囊壳多以明胶为原料制成,现也用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钙(或钠盐)、聚乙烯醇、变性明胶及其他高分子材料,以改变胶囊剂的溶解性能。口服的胶囊易溶于胃液,对人体无害。根据囊材的性质,胶囊剂(Capsules)分硬胶囊、软胶囊(胶丸)、肠溶胶囊和结肠靶向胶囊等。
胶囊的特点:①可掩盖药物不适的苦味及臭味,使其整洁、美观、容易吞服。②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高。胶囊剂与片剂、丸剂不同,制备时可不加粘合剂和压力,所以在胃肠道中崩解快,一般服后3~10min即可崩解释放药物,呈效较丸、片剂快,吸收好。如消炎痛胶囊剂与片剂分别一次口服100mtg,6例服胶囊剂者,平均在1.5h血中浓度达到高峰,为6g/ml;另6例服片剂者,平均在2.5h血中浓度才达到高峰,且只有3.5μg/m1。 ③提高药物稳定性。如对光敏感的药物,遇湿热不稳定的药物,可装入不透光胶囊中,防护药物不受湿气和空气中氧、光线的作用,从而提高其稳定性。 ④能弥补其他固体剂型的不足。如含油量高因而不易制成丸、片剂的药物,可制成胶囊剂,如将牡荆油制成胶丸剂(软胶囊剂)。又如服用剂量小,难溶于水,消化道内不易吸收的药物,可使其溶于适当的油中,再制成胶囊剂,不仅增加了消化道的吸收,提高了疗效,并且稳定性较好。 ⑤可定时定位释放药物。如将药物先制成颗粒,然后用不同释放速度的包衣材料进行包衣,按所需比例混合均匀,装入空胶囊中即可达到延效的目的。若需在肠道中显效者,可制成肠溶性胶囊。也可制成直肠用胶囊供直肠给药。
现在胶囊在医药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但是为什么有些胶囊药物的说明书上标明可以拆开胶囊服用呢?那哪些胶囊是不能去除胶囊服用的呢?根据药典规定,所有的药物溶解的时间都是有规定的,即所谓崩解时限。硬胶囊剂应在30分钟内全部崩解,软胶囊剂应在1小时内全部崩解。一般来讲,服用胶囊需要整颗服下,除非是老年人、吞咽有困难的病人或剂量超出治疗需要的,因此有些药物说明书中指出该药物可以去除胶囊服用。
胶囊中有两种药品是一定要整颗吞服的,一是缓释或控释胶囊,二是肠溶性胶囊。这两种药物之所以如此设计,是为了保证药物在小肠等特定位置被吸收,缓释胶囊打开服用会降低疗效,肠溶性胶囊打开服用则会引起药物性胃炎。肠溶性胶囊内装的不少是对胃粘膜有损伤的药物,其中对胃最有敌意的当属非甾体消炎药,如芬必得,这些药物会造成胃粘膜损伤,严重者可能导致消化性溃疡、出血及穿孔,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物会减缓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更新速度,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同时,消化酶类或者益生菌类的胶囊药物也必须整颗服下。
自“毒胶囊”曝光后,有患者自行打开胶囊,只服用药粉。从健康的角度要听医学专家的解读。胶囊药不按照医嘱服用,胶囊里的东西用一个馒头来服那可不行的。胶囊对有些药物来说增强药效避免副作用的作用,还是要执行医嘱。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0
2024-11-20
2024-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