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药经济报 时间:2012-04-24 13:36:56 热度:889
近期国内某知名媒体再次曝光了中药材市场的中药质量问题,认为中药材市场已成为造假集中营,甚至得出“中药材质量从未像今天这么差”的绝望论断。
这些年来,类似问题也曾被屡屡曝光,但关键是,如果不从这些挫折中总结出经验教训,则这种指责和频繁的负面曝光,除了不断降低民众对千年中医药消费信心、为废止中医药提供口实外,实在是于事无补甚至有“落井下石”之嫌。更何况在新生力量、新的希望已经诞生并不断成长的当前,中药产业远没到失控绝望的地步。
那么经验教训是什么?至少有几点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的:一是中医药有独特疗效是肯定的,只是有时候我们没把东西做好。中药在海外都可治病,到了国内为何就不行?二是传统中药流通体系已不可为,即在没有新生力量注入之前,传统中药材市场已无法支撑起中医药安全稳定供应体系;三是单纯依赖行政手段推进产业升级已不现实,从行业GAP推进的举步维艰可见一斑。如果仍寄希望于以行政手段来解决问题,无疑是“穿新鞋走老路”。
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又在哪里?在于市场化前提下的产业提升手段,即信息化引导下的中药材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这个话题已被业界多次论述,这里只想再强调该市场化手段的三层要义:其一是新的手段并非传统流通体系的掘墓人,相反如果传统市场能利用好这个手段,则不失为一次新的机遇。今年4月10日第四届玉林药博会与现代服务平台结合后,不但客商云集,成果丰硕,还大大提升了玉林作为传统中药材市场的影响力和外延辐射作用,华南药都再现“第二春”;其二是新的手段与行政调控手段并不矛盾,诸如国家的行业流通标准、溯源系统建设等措施,一旦与现代服务平台结合后,必将如虎添翼,既有了“推广平台”又有了“战场载体”;最后一层含义,则是新的手段既经历了发达国家在许多农副产品领域的试验,又在国内中药材行业经过几年探索磨合,已经产生出巨大的生命力和变革效应,并非是凭空臆想出来的“乌托邦”试验。在今年4月进行的道地中药材优质品牌展览中,我们欣喜地看到诸如“浑源黄芪”、文县“刀党”、“新会陈皮”、“永福罗汉果”等一批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道地药材品牌开始涌现,并可以以高出普通产品数倍价格取得批量订单。
什么是希望?什么是新生力量?这些历史上形成的优质道地药材品牌再现江湖难道不是吗?而这些新希望的诞生又来源于哪里?正是源于现代服务平台出现后对优质优价品牌不遗余力地推广、展示和产销快速对接。这种品牌培育能力是单靠政府行政力量难以企及,也是传统多环节药材生产流通体系的最大软肋。因此,笔者认为大可不必惊慌失措,更无需对中医药失去信心。假以时日,在现代服务平台串联对接下,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下,每一种中药材都将有优质优价的品牌供大家选择和放心使用,远远不至于“步步惊心”。
(责任编辑:秋彤)
2024-09-25
2024-09-21
2024-09-20
2024-08-26
2024-08-22
2024-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