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市场纵览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园地 > 市场纵览
老人热衷买保健品? 他们缺的不是药 是亲情

来源:城市晚报 时间:2014-04-24 15:28:05 热度:595

    市场售价仅5元/盒的药品,骗子以170元/盒卖给老人
    老人为啥易遭骗子黑手?
    记者调查发现:与子女沟通少的老人购买保健品的比例最高
    “年轻时经常教导我们防止受骗,现在退休没几年,他们却失去了基本的防骗能力”、“几乎人尽皆知的骗局却在他们面前屡屡得逞,嘱咐多少次也免不了上当受骗……”近年来,关于老年人上当受骗的报道屡见报端。一个老人被骗,往往会给多个家庭的生活蒙上阴影,进而引发诸多不和谐因素。受骗局之伤的为何总是老年人?如何做才能让老年人远离骗局、安享晚年?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两个案例>>
    家住长春市绿园区的袁媛(化名)2013年年底将退休在家的母亲接到长春一起生活。在小城镇生活惯了的母亲起初不适应,每天都郁郁寡欢。今年2月份,这种境况改变了,每天家里都频繁进出各种陌生年轻人,与此同时,家中的保健品突然多了起来,从牛初乳、维生素到大理石按摩床、按摩理疗椅,还有五花八门的有机食品。
    袁媛透露,短短数月,母亲就在保健品上耗资一万多元,相当于近一年的退休金。“后来我拿着那些药物和保健用品去药店和医院咨询,这些东西多数没有太多疗效,价值也仅1000多元。”袁媛说,担心母亲吃坏身体,就将药物扔掉了。然而,老人并没有吃一堑长一智,停止购买保健品。直到后来一次带母亲到执法部门投诉,母亲才如梦初醒。“感觉稀里糊涂就被骗了,现在想起来还跟做梦似的……”如今,袁媛母亲谈及受骗的经历,陷入深深的自责中。袁媛母亲告诉记者,袁媛每天上班忙,送完孙子后,没事可做,推销人员又送纪念品和鸡蛋,自己贪图小便宜才陷入其中,直到难以自拔。
    袁媛发现,母亲热衷这些保健品和热情的推销员不无关系。他们探望老人的次数比家人还勤,把老人哄得很开心,常把老人带出去参加义诊、讲座、旅游,几乎每周都要去周边游玩。和袁媛母亲遭遇的经历类似,从媒体披露的部分案例显示,推销人员就是看中空巢老人的脆弱心理,从而成为他们利益链中的“唐僧肉”。
    健康讲座为名 骗老人买6000多元药品
    记者调查>>
    与子女沟通少的老人 购买保健品的比例最高
    为了解老人被骗购买保健品的情况,连日来,记者在南湖公园、人民广场以及多家医院和居民区对老人进行随机访问。在受访的50位老人中,有19位老人表示购买过保健品,占38%,其中有15位老人选择了情感式直销保健产品。
    记者在深入调查后发现,当子女和父母之间关系亲密、沟通频繁时,老人多数不会购买情感式直销保健品;而与子女几乎不联系的老人中,购买保健品的比例最高。与此同时,受情感影响购买保健品花费更多,单次花费在3000元以上的老年人比例约为半数以上。从某种程度上说,老年人从子女那里得到的关爱越多,越不会购买保健品。
    另外,通过数据对比年龄分布情况显示,55至60岁的老人更多选择了情感式直销的保健产品。这部分老人刚退休或临近退休,离开工作岗位后,空余时间大量增加,于是在看到参加讲座、义诊、旅游等活动信息时,就产生了比较强的参与欲望。他们通过参与这些活动,重新获得了交际圈,认识了新朋友,充实了生活,购买保健品成为维持交际生活的手段。还有,老年人对信息了解不充分,对虚假信息的辨识能力弱,容易偏听偏信,所以成为骗子们惯常盯住的目标。
    原因分析>>
    对晚年生活的不确定心理导致被骗
    为什么老人家这么容易上当受骗呢?针对这种情况,记者采访了心理专家,试图从中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除了维持交际生活外,老人屡屡上当受骗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对晚年生活的不确定。”长春市心理医院副主任医师尹洪影介绍,骗子往往会瞄准受害者的心理需求下手,而老年人的最大需求则是健康,老人家在60岁之后身体状况便大不一样了,各种身体机能逐渐衰退,晚年生活的不确定感以及对死亡恐惧感会逐渐加强,这时他们就会寻求各种方式来保障健康,这是他们被骗的核心原因。
    尹洪影介绍,人近老年,心理也比较脆弱,加上对长寿追求的心理动机,一些骗子则抓住这一点,天花乱坠、夸大效果地介绍老人保健品“药到病除”、保健器械“健康长寿”等。另外,信息不对等也是老人屡屡被骗的原因。
    年近七旬的陈老太家住长春市蓝调倾城小区,2013年12月24日,小区内突然来了一伙人,几个人身穿白大褂,声称是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医生,在某政府部门工作,来小区免费为老人们检查身体并举办健康讲座。因为去听讲座赠送一小袋白面,陈老太和老伴以及老伴的姐姐都去了。
    因为老伴曾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加上自己年事已高,陈老太一直对自己和家里人的身体健康特别上心。经过检查,老人被诊断患7种病。推销人员给她拿了36盒某品牌的治疗心脑病的药,共计花费6120元。当时只给开个收据,事后一看,收据上连个章都没有。经核实,这钟药市场售价只有5元/盒,却被骗子卖到170元/盒。当老人要求退货时被拒绝,再打电话无人接听。
    老人情感缺失 易被骗子“温情牌”打动
    另外,推销员“情感式直销”也是打动老人心理防线的重要因素。尹洪影说,老人购买保健品并不只是出于健康需求,更是出于情感的需要,他们在推销员身上获得了子女不能给予的关爱和陪伴。
    尹洪影告诉记者,她对这种针对老人的推销骗局专门分析发现,设局者的手法其实并不高明,老人们之所以屡屡上当,关键是被骗子吹嘘所谓药品高疗效和赠品所惑,特别是当设局者在一开始真的如期支付了赠品后,老人便与设局的推销人员建立了信任。为进一步获取老人的信任,骗子则会通过几个月的时间让老人免费试用。由于儿女工作繁忙、无暇关注父母,骗子抓住这个机会,通过座谈会、讲座等方式与老人聊家常,其间呵护关心备至,甚至以“爸爸妈妈”称呼老人家,骗子通过连续几个月的免费+攻心,让老人对其彻底建立信任。还有一些骗子抓住某些老人贪小便宜心态,通过一步一步地给老人家甜头,引老人家上钩。
    防骗策略>>
    子女:常回家看看 给老人更多精神关怀
    生理退化、心理弱点、骗子狡诈,多种因素决定了老年人在生活中成了地地道道的弱势群体。如何预防老年人被骗呢?省社会科学院相关专家、长春市心理医院医师对此表示,社会管理和老年人自身保持身心健康不可偏废。
    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亿,“空巢老人”约占一半。而在城乡、地域差距客观存在的情况下,要求子女完全遵循“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也不大现实。老人之所以容易落入“免费讲座”“免费试用”等“陷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内心寂寞,沟通的愿望得不到满足。
    省社科院相关专家建议,对老人进行更贴心的精神关怀,需要呼吁、督促子女“常回家看看”,让老人远离形形色色的欺诈,全面加强精神关怀,刻不容缓。另有些老年人被骗后,怕消息传出去被别人说成是“老糊涂”,所以选择了隐瞒。因此,专家建议老人的家人和朋友在得知老人被骗后,应引导老人正视自己被骗的遭遇,帮他们分析被骗的原因,不要过度责备。
    老人:不贪小便宜 遇事多和家人朋友商量
    生理衰退的自然规律使老年人的应变、防范等能力自然下降,再加上各种心理因素的普遍存在,也使老年人成为诈骗目标的首选。
    “这种情况下,老年人自身要保持身心健康不可偏废。”尹洪影针对老年人自身方面说,经常到室外活动,对老年人延缓身心衰老、保持思维敏捷有很大的好处,这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防范意识的提高。另外,老人平时可以通过自然健康的饮食习惯加上适度的运动来追求健康。日常生活中,由于自身判断能力较弱,最好不要急于做决策,多和家人或身边朋友商量。不要迷信“权威”,能不贪小便宜就不贪。碰到购买高价保健品等情况时,一定要征求子女的意见,先让子女知道,不要听信“先不要告诉儿女,等赚了钱给儿女惊喜”这类骗子话语。
    社会:发展社区老年服务事业 加强宣传教育
    社会管理方面,社科专家建议,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加大针对老年人诈骗案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需要富于可操作性的制度设计。在目前,可以考虑增加社区的公益性岗位,以便社区工作人员能够与老人特别是“空巢”老人结对子,化解老人“交流困境”的同时,也有利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同时,进一步发展社区老年服务事业,更多地对老年人提供相应的法律援助,有针对性地对老年人不断进行宣传教育,强化他们的防范意识,有效降低犯罪分子的可乘之机。随着市场经济逐步健全,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日益完善,老人上当受骗等问题有望逐步缓解。(记者 刘佳雪/报道)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