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无红包”医院是怎样炼成的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4-04-01 08:35:00 热度:483

南通三院全国首创并坚守“无红包医院”十九年如一日纪事

本报记者  王天鹅  通讯员  葛  锋

南通三院医务人员在“无红包医院”牌匾前宣誓。

  为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行业作风建设,践行医疗卫生职业精神,营造廉洁行医执业环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自2014年5月1日起,开展医疗机构和住院患者签署《医患双方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工作。可见,“红包”已成为国家卫计委需要着力攻克的“职业顽症”。
  然而,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从1995年便开始以独树一帜的勇气、永不放弃的精神、扎实有力的措施根治这一顽疾,在全国卫生系统首创由政府命名的“无红包医院”,并保持十九年如一日,至今已累计收治患者450多万人次,没有一名病人反映医务人员收受红包的属实举报。他们的做法为医疗行业杜绝红包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自我加压
  勇创“无红包”品牌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红包”现象一度成为医院作风建设的一大痼疾,败坏了医务工作者良好形象,损害了医患关系。其时,南通三院和全国同类医院一样,面临着普遍存在的业务量剧烈下降的严峻形势,该院领导班子清醒认识到:医院要想摆脱困境,必须从群众最不满意之处入手,树立新形象,增强群众的信任感。
  “就拿群众最痛恨的‘红包’开刀!”该院时任党委书记王陆军和时任院长华文久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一出,立即招致一片质疑之声。
  众所周知,收受“红包”,在很多医院甚至成为衡量医生医术高低、名气大小的“标杆”。在一些医务人员中,形成了不以收受“红包”为耻,反以此为荣的不良心态。王陆军和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想在南通三院营造“无红包”的一方净土,面临的阻力与难度不难想象。
  为此,王陆军在南通三院全院上下反复进行动员说服,层层统一思想,终于赢得了多数医护人员的理解与支持。1995年4月,南通三院采取背水一战、自断退路的办法,自制一块“无红包医院”的铜牌,挂在医院大门口,王陆军代表全院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宣布并承诺:创建“无红包医院”,凡发现本院有人收受“红包”,任何人都可砸掉这块牌子!
  南通三院的做法迅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得到有关主管部门的支持与肯定。南通市纪委纠风办和南通市卫生局组成联合调查组,通过近半年的明察暗访,于1996年4月26日正式为南通三院挂上“无红包医院”的铜匾。从此,南通三院成为全国首家由政府命名的“无红包医院”。
  矢志不渝
  坚守“无红包”十九年如一日
  王陆军院长说:“挂了‘无红包医院’这块牌子以后,我如履薄冰,担心这块牌子被砸掉!但既然已经挂上了,就做好了打一场硬仗的准备。”
  为将“无红包医院”目标落到实处,南通三院先后制订了一系列严厉的规章制度:收受“红包”者一经查实,必须负担送“红包”病员治疗期间的全部费用,或按收受“红包”金额的10倍罚款;并扣发当年年终奖金,在技术职称上降聘使用,情节特别恶劣的暂停其处方资格,等等。这些规章制度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的形式被固定了下来。
  为确保制度的落实,南通三院还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力争做到全方位、多角度,快速及时,不留死角。病人入院时,签订“医患道德合约”,明确告知患者不要向医务人员送“红包”,要求医务人员不得收受病人“红包”;建立了医院内部举报制度,由院领导直接负责接受病人及家属举报;建立了回访制度,在病员出院后,组织专人进行回访,了解有无收受“红包”情况;健全了院外监督机制,专门聘请行风监督员,请他们随时随地反映情况。对病员举报或调查发现的问题,只要经查属实,不管涉及谁,一律严肃追究,以儆效尤。
  在采取一系列措施狠刹“红包”歪风的同时,南通三院大力改革分配制度,坚持向临床一线倾斜、向专家骨干倾斜、向贡献大者倾斜。王陆军举例说:“一次性给予引进的医疗骨干、学科带头人数额可观的安家费;报销孩子上学的一部分择校费等。并对所有退还“红包”的个人和科室,给予一定的奖励。”
  南通三院还坚持不懈加强教育引导,充分发掘、激发、升华医务人员善良美好的本性,使他们发自内心地维护“无红包医院”的形象。同时,南通三院也满腔热情地为职工多办好事、常办实事,尽全力为他们解决夫妻分居、子女上学、住房困难等问题;每天给上班职工免费供应一袋牛奶、一顿午餐、一份夜宵;组织医疗骨干、老专家去国外考察参观等,营造出一个“我给病人爱心,医院为我暖心”的温馨环境,使医务人员感受到不收“红包”的正面效应。
  正是因为南通三院措施扎实,查处有力,才使“红包”无处遁形。自1996年挂牌以来,中央到地方的党政纠风、主管部门以及各级新闻媒体,相继对该院进行过许多次明察暗访,结果无一例病人反映医务人员收受“红包”的属实举报,群众满意率保持在95%以上。
  许多人由衷赞叹:“像南通三院这样的三级甲等医院,少数人不收红包容易,全院一千多名医护员工都不收,难!一年半载‘无红包’容易,坚持19年如一日,更难!自称‘无红包’容易,由数百万患者及其亲属一致公认,难上加难!”
  铸造辉煌
  “无红包”促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王陆军说:“十九年的实践证明,我院以‘无红包’为抓手,大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有力促进了医院各项事业的全面与可持续发展。而且更令人可喜的是‘红包’之风却没有随着医院的发展壮大死灰复燃。”
  改善了医院的社会形象,吸引了病人。祛除了“红包”歪风,不仅免除了病人的额外负担,还解除了病人及其亲属的精神压力,增进了医患感情。广大人民群众也从“无红包”中增强了对医院的信任感,自觉成为“无红包医院”的宣传员,许多病人冲着“无红包”这块牌子不远千里慕名而来。2013年底与创建“无红包”医院时的1995年初相比,该院年门急诊人次达57.7万,增长了19倍;收治住院病人达2.33万,增长近10倍,创造了发展的奇迹。
  净化了医院风气,把医护人员的注意力和创造力吸引到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上来。在南通三院,由于“无红包”渐成风气,加上医院在奖惩考评方面的科学引导,全院上下已经养成下真功夫、凭硬本领赢得病人的积极进取精神。短短几年间,南通三院完全改变了过去逐步衰退的窘境,目前已由传统的传染病专科医院发展转型成具有显著专科特色的综合性医院,也是全国极少数能完全凭借自身力量,承担突发传染病医疗救治任务的传染病医院,整体实力跨入全国同类医院排头兵行列。医院开展的肝移植手术,疑难重症肝病的诊疗,非典、甲流等突发性感染性疾病的医疗救治,心脏手术、消化内镜系列诊疗法、前列腺电气化等已经处于全国及江苏省先进水平。
  稳定了业务骨干,吸纳了一批高精尖人才。在创建“无红包”品牌过程中,少数业内人士曾一再预言,“无红包”有可能会招来病人、吓跑医疗骨干。实践恰恰给予了相反的证明。王陆军说:“知识分子都有较强的事业心,祛除‘红包’灰色收入后,我不能无限制地提高工资,但是可以在事业上努力支持他们。”因此,南通三院尽可能为知识分子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医院先后两次面向全国招聘的30多名人才,目前全部担当科室主要负责人或业务技术骨干;多位知名老专家离退休自愿返聘回本院继续发挥余热;送出的青年骨干外出深造、进修,尽管其中不少人在获得了博士、硕士学位后或因成绩突出被其他大型医院相中,且许以优厚待遇,但最终无一人滞留不归或跳槽走人。
  正是因为“无红包”这块金字招牌,南通三院赢得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广泛赞誉,提高了知名度和美誉度。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多家媒体,分别在重要位置对该院创建“无红包”医院进行了报道。2006年,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实地视察该院并称赞,在这里看到了和谐的医患关系。2007年,该院王陆军院长作为全国医疗机构的唯一代表,参加了国务院征求《政府工作报告》(讨论稿)意见的座谈会,时任总理温家宝连连赞扬该院始终保持的“无红包”形象。2010年,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学勇在该院视察时,对该院深化“无红包”内涵建设,创建“白求恩式”医院,追求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医患和谐的精神,致力于为病员提供放心满意的优质医疗服务,表示了十分赞赏。江苏省卫生厅专门发文作出了向南通三院学习活动的决定,推广“无红包”医院创建经验,目前,“无红包”品牌已在全国及江苏省卫生系统产生广泛辐射效应。该院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王陆军坦言:“虽然‘红包’问题成因复杂,但经过19年创建使我看到,以制度为保证、事业为吸引、感情为凝聚,多管齐下的管理网络及坚持不懈、一抓到底的决心能够培育出一种收红包可耻、拒红包光荣的氛围。随着国家卫计委开展医疗机构和住院患者签署《医患双方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工作,我坚信‘无红包’的旗帜将会飘扬在越来越多医院的上空。更多的医务工作者将会用更加纯洁的爱心和精湛的医术救死扶伤、造福患者,从而为‘白衣天使’的光荣称号添彩增辉。”
  记者手记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公立医院遭遇发展困境。各医院使出全身解数挽救局面,有完善职工制度的,有引进知名专家的,有创立新学科的……但鲜有医院从消除“红包”入手。而南通三院独树一帜,抓住了“红包”这个把手,并将其拓展开来,渗透到医疗服务的各个领域,最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今,曾经的萧条不再,各医院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但是“红包”问题却成了国家卫计委的“心头病”。所以,南通三院的成功坚守和大胆创新是弥足珍贵的,就像患者所言,少数人不收红包容易,全院一千多名医护员工都不收,难!一年半载“无红包”容易,坚持19年如一日,更难!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