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4-03-23 23:52:50 热度:738
●本报记者 冯立中
刘娟是从“希望工程”中走出来的乡村医生。当年,那位因为“希望工程”资助才得以跨进学堂继续学习的女孩,如今已然成为安徽省桐城市范岗镇新西村的一名乡村医生。
对患者好一点
“我没什么远大的志向,最大的想法就是对患者好一点,让乡亲们觉得我们的卫生室好就行了。”刘娟说。
村民杨金华今年87岁,患慢性胆囊炎、胰腺炎多年,行动也不方便。杨老太每次打电话,无论酷暑严冬,刘娟都会及时赶到。每次上门诊疗后,刘娟总要等到老人病情稳定后才肯离开,有时输完液已是深夜。杨老太逢人就说:“刘娟这孩子心好,新西村的人可要留住她!”
这样的例子很多。村里的孤寡老人蔡秀英,长年无人照顾,刘娟便常常为老人捎上点生活必需品。村民李革命也是一个人生活,2012年被查出淋巴癌。每次到卫生室看病,刘娟都不收他的费用,还多次为他支付药费。
2012年除夕,吃过年夜饭后,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春晚,此时刘娟的手机响了起来,原来是村民孙其明发高烧请她出诊。当时正飘着鹅毛大雪,刘娟二话不说,推开房门冒着大雪就赶了过去。待查清病情后,刘娟又艰难地骑车赶回卫生室取药品,为他治疗。直到孙其明体温正常,她才安心离开,这时已经是大年初一的凌晨时分了。感动之余,孙其明塞给她一百块钱,但是她只按规定收了45元的药费,余下的钱又塞回孙其明的床头。
小屋里灯长明
新西村有近两千人,村民居住地很分散。几年来,刘娟走遍了村里的每一个角落。谁家老人有慢性病,谁家媳妇要生娃,谁家孩子要接种疫苗,她的心里都有一本账。
前些年,老百姓的健康意识还很淡薄,计划免疫工作开展的难度很大。刘娟便逐门逐户去做登记和宣传教育,现身说法改变群众的健康意识,让他们及时带孩子参加疫苗接种。经过几年努力,新西村疫苗接种率达到了95%。
为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刘娟一有空就下村入户挨个测血压、称体重、听心率、测血糖,回家后再利用晚上时间把数据输入电脑。截至2013年底,新西村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494份,建档率75%。
为了改变村民的习惯,刘娟积极动员村民改水改厕。目前新西村的自来水和卫生厕所普及率均达95%以上。
这些枯燥的数字背后,映射的是她小屋里的那一盏长明灯,以及她在灯下的身影。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7-06
2025-07-04
2025-07-01
2025-06-30
2025-06-20
2025-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