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4-03-06 23:34:00 热度:838
□ 本报记者 赵 玲
“中药的发展需要技术和创新来破局,需要分类规划、研究和发展。”日前,全国人大代表、天士力制药集团董事长闫希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闫希军代表认为,社会和健康产业快速发展对药品创新有着巨大的需求。国家正在加大对中医药的扶持力度,全世界对中药的认知度也越来越高。因此,政府部门和企业都应承担起历史传承的责任,保障公众健康需求。可以说,在传统医药现代化的道路上“只能往前走,不能往后退”。
闫希军代表建议,随着现代科技和信息化发展,必须从过去单一的以制造为中心转为以服务为中心、以药品价值本源为中心来推动中药的发展。可以通过分类研究、科学验证的方法来“说清楚”,因条件所限“说不清楚的”则继续保持传统。要通过方法研究来破局,促进传统医药现代化体系形成。
对于如何聚焦药品的价值本源,闫希军代表建议,要真正挖掘药品的内涵、价值,用数字来说话;通过技术创新、明确工艺路径来支持;加大临床上的验证和不断开发;通过服务,让消费者来体验。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形成价值的链条和中心。
闫希军代表还建议,在政府层面,要通过打通新药审批途径、实施优质优价等措施,鼓励和促进企业创新。政府部门要提升新药审评的理念,加强药品审评机制改革,建立合理的药品审评收费制度,启动第三方审查材料,以市场化的方式给养审批团队。同时,在中药新药注册申报阶段,重点考察企业申报品种中药资源的构建情况或计划、资源风险预警措施及对环境和资源破坏等方面的评估,并作为是否批准临床的依据;中药企业Ⅱ期、Ⅲ期临床样品应来自于稳定和可靠的药材种植区域。特别是对于列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的新药研发项目,要确保药材资源的可靠。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6-14
2025-05-06
2025-04-22
2025-04-15
2025-04-04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