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市场纵览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园地 > 市场纵览
2014:跟踪政策导向 寻求稳定增长

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4-01-14 12:17:47 热度:755

□ 本报记者  胡  波

  近年来,医药行业是国民经济中增长最稳定的行业之一,虽然去年在政策的扰动下,行业出现了一定的波动,增速有所放缓,但整体收入和利润增速仍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2014年,医药行业走向如何?医药板块如何表现?近期,各投资机构纷纷发布了行业研究报告,对今年医药股的走势进行了分析预测。
  政策引领市场
  政策是影响市场的最主要因素。去年出台的一系列行业政策将在今年继续产生连续性效应。多数机构给出了政策总体中性偏利好的预测。
  华创证券研报指出,“新农合”实施以来,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新农合”的全部覆盖。目前“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8.05亿人,参合率为98.3%。在“新农合”的支持下,农村居民的医疗需求得到释放。2012年“新农合”的补偿收益人次达到17.45亿人次,占全国总诊疗人次的27.82%,占各医院诊疗人次的77.25%。可以说,低水平、广覆盖的全面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第一阶段目标已经基本完成。和其他国家一样,如何利用有限资源提升医疗效率、如何有效监管医院等诸多问题将成为下一阶段医改的方向。在政府持续投资推动下,县级医院有望成为“新医改”的最大受益者。随着县级医院软、硬件水平的提升,其在我国医疗体系中地位日渐显著,成为增速最快的一个终端市场。
  此外,中成药调价、基本药物及非基药招标政策、医保扩容及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也被多家机构提及,认为将会是2014年的主要关注点。
  中药降价。业内人士预计中成药首轮调价结果将在今年初出台,预计平均调价幅度10%~15%,考虑到多数品种最高零售价与实际中标价之间的价格缓冲,预计调价对行业整体影响不大。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专家普遍认为应改变目前的医疗服务收费制为支付制,目的在于适当控制医保支付的增速和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目前我国主要推行医保基金总额预付模式。医保基金总额预付制度限制了药品使用增速,可能对药品品种结构产生影响。
  取消药品加成。取消药品加成及调整医疗服务收费有利于增加医疗服务需求和医疗服务价值体现,由于医院不能从药品销售中获利,不利于高价药品采购,对品种结构会产生一定影响。但总体来讲,取消药品加成和医生处方习惯没有根本联系,对医生处方习惯不能产生主动的改变。从深圳2012年7月开始实行的一个月情况来看,药品零加成后67家医院和政府办社康中心次均门诊医药费分别下降2%和6%,但门诊量增加超过10%。因此这一制度如果顺利实施,对释放医疗服务需求将有一定的帮助。
  寻找行业中稳定繁荣的领域
  在行业增速放缓,政策不确定性较大的情况下,该如何投资医药板块?中信建投研报认为,应立足于寻找医药行业内部稳定繁荣的领域。按照“国家政策持续支持、需求旺盛增长迅速、龙头企业优势明显”等标准,建议重点关注医疗服务、医疗器械、中枢神经药物、药用辅料等领域。
  医疗服务行业,未来5年将是“公立医院改制加速、民营医院限制解除、社会资本投资活跃”的全新阶段。已经或将要从中受益的上市公司很多,中信建投研报指出,复星医药既拥有丰富投资经验,又面临业务聚焦的积极变化,将是医疗服务行业表现良好的投资标的。
  医疗器械行业,看好政府政策驱动和产业资本推动的医疗服务扩容和企业并购整合两大主题。凯利泰作为高端耗材企业,已经在自身细分领域体现了较强竞争能力,之后通过收购使公司逐步向综合性的高端耗材企业发展。东富龙、三诺生物货币资金充足、产品日益成熟,在外延式发展方面都有较大潜力。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市场是中信建投在未来持续看好的市场空间巨大、竞争格局有序的蓝海市场。我国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市场空间巨大,行业持续保持20%以上的高增长。国家相关部门分别颁布文件,严格限定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生产企业的数量,竞争相对有序。恩华药业是国内中枢神经系统用药领域龙头企业,近一二年获批的产品和即将获批的产品均属于市场空间大、竞争格局温和的产品,业绩增长有望提速。
  药用辅料是我国仿制药发展的重要一环。国家相关专业委员会已将药用辅料GMP的实施指南列入议程,未来监管逐步趋严是大概率事件。上市公司中的尔康制药,作为行业领先企业将中短期受益于行业规范度提高和行业集中度适度提升带来的机会。
  挖掘估值合理的优质潜力股
  不可否认,反贿赂、降价、控费等各种因素对短期的医药板块存在一定的冲击,但是这种影响应该是短期的,并不会改变医药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且在上述负面因素冲击过后,医药板块一直“高高在上”的估值有望出现合理回归,这将成为配置医药板块的绝佳机会。
  国泰君安研报指出,除了等待这种板块估值回归的趋势性投资机会之外,投资者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一步挖掘优质医药个股的机会。第一,个性化医疗,又称精准医疗。从长远角度看,个性化医疗可通过更精确的诊断,预测潜在疾病的风险,以向病人提供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治疗。可以说,个性化医疗是未来的趋势,特别是在高端客户市场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第二,中药养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意识的增强,近年来“养生”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而各类与“养生”有关的医疗保健产品及服务也取得了快速发展。第三,远程医疗。国外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已有40多年的历史,而我国只在最近几年才得到重视和发展。未来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的日益发展,医疗技术及服务借助通信及多媒体平台将获得进一步的推广和发展。第四,自身拥有医院渠道的医药生产企业。第五,有大病种治疗药物的公司。从医药行业发展历程来看,依靠一种专门治疗某一大病种的药物而取得长期高速发展的公司不少,这类公司同时也得到资本市场的热捧。第六,进口药替代。未来我国医保支付方式将向总额预付制改革,以调动医院执行总控的积极性,并有效刺激医院使用性价比高的国产仿制药来替代价格高昂的进口药。进口药替代将为国内仿制药企业打开广阔的市场空间。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