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4-01-09 13:44:34 热度:819
武 洁(医生)
全国共有18例疑似注射乙肝疫苗致伤亡事件,其中有17例死亡,有1例康复。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食药总局对涉事的两批次康泰乙肝疫苗进行了前期检验,未发现在生产和质量控制中有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粤卫计委今表示,江门、梅州两例疑似接种深圳康泰乙肝疫苗死亡病例昨出尸检结果,结合流行病学等明确与接种疫苗无关。江门病例死亡原因:急性出血性肺水肿;间质性肺炎;脑水肿。梅州病例死亡原因:急性呼吸衰竭;羊水吸入性肺炎。(1月4日《法制晚报》)
既然涉事疫苗并无质量问题,前期关于疫苗死亡病例为耦合性死亡的说法,看来并非推脱责任的搪塞,而是极具前瞻性。至于广东两例死亡病例的尸检报告,更是证实了死亡另有原因。被冤枉的疫苗,至此当可洗刷清白,“疫苗危机”所引发风波,也该归于平静。然而,对于两部门公布的这一结论,舆论与公众仍然将信将疑,对于疫苗安全的担忧也远未完全打消。
疫苗耦合性死亡,虽是专业术语,但公众其实也并不难从日常经验中获得理解。例如,老人在争执过程中突然死亡,当然不能因为表面上的因果关系,便认定与其争执者就是凶手,而忽略死者自身的疾病诱因。同样,疫苗注射后的婴儿死亡,也不能把时间先后当成因果关系。虽然耦合死亡的认定,并非一件易事,如何与疫苗不良反应或是其他死亡原因区别开来,也同样有相当的难度。但是,假如仅仅因为婴儿死亡前注射了疫苗,便将死因归于疫苗质量问题,当然并不合适,也不符合科学的逻辑推断。
但是,舆论与公众对于官方耦合性死亡的说辞不认同,对疫苗质量安全的结论缺乏信任,同样也是媒体与公众的权利,并不能因为其不够专业,便失去质疑的资格。事实上,由于医疗卫生本身的专业性与公共影响属性二者兼具,如何建立专业与公众之间的顺畅沟通渠道,如何为公众释疑,打消公众的怀疑与焦虑,同样应当是卫生部门必备的专业性。某种程度上,媒体与公众所获得的信息,既然有赖于专业渠道,那么如何让相关信息的发布真正具备专业性和说服力,体现的也正是卫生部门的专业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相比简单的“耦合性”回应,广东省公布的疑似疫苗死亡病例尸检结果,应该说就更具专业性与说服力。可见,对于疫苗注射后发生的死亡事件,如何排除公众的担忧,恰恰需要有专业扎实的医学调查来作为依据,向公众发布耦合性死亡的结论才会更好地被接受。
从这个意义上说,化解“疫苗危机”,仅仅是疫苗生产质量没问题还不够,整个疫苗安全的系统防控机制、信息公开机制、公众知情与沟通机制、疫苗不良反应补偿机制等都有亟待补足的短板。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4-19
2025-04-19
2025-04-19
2025-04-19
2025-04-18
2025-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