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4-01-06 15:46:04 热度:1239
□ 本报记者 宫光前
日月交替,四季轮回。2013在药商们“生意难做”的叹息中匆匆走过,2014又在人们满怀希望中姗姗而来。作为传统医药领域的最低端,中药材市场的发展决定着中医药事业能否顺利进行。过去的一年有哪些酸甜苦辣,新的一年将带来哪些希望,还将面临什么样的挑战,让我们未雨绸缪,向着目标勇敢前行——
2013
承受三大挑战的洗礼
回首2013年,中药材市场承受了三大挑战的洗礼:自然灾害的冲击、打假风暴的影响和周期性低迷行情的伤害。
自然灾害的冲击:2013年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年初的倒春寒,夏季中部地区的干旱,南方广东、福建、浙江东南部和东北地区的洪涝。受灾的药材品种有连翘、山萸肉、苦杏仁、山桃仁、白芷、薏苡仁、前胡、丹参、玄参、荆芥,等等。
打假风暴的影响:2013年中药材市场进入淡季之后,“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含硫超标”、“非法加工”等乱象抬头,相关报道屡见诸于各大媒体,使得整个中药材行业广受影响,进而引起国家相关职能部门重拳出击,对中药材市场进行大整顿,并开展了全国性的“两打两建”活动。大整顿在净化市场的同时,也使无辜受到影响,多数药材大货难销,个别市场几近关门。药材市场如何走出“不整就乱,一整就死”的怪圈?怎样进行科学监管,既保证药材质量,净化市场环境,保障市场繁荣,又能杜绝假冒伪劣,应是相关部门重点研究的课题。
周期性低迷行情的伤害:中药材市场自2011年下半年整体下跌以来,至今已调整了将近3年。这期间在市场周期性规律的作用下,多数药材行情下跌。进入2013年后,尽管市场行情跌幅逐渐减小,但走动不快、效益不高的困境依然难以改观。这轮周期性行情走低给药商们带来的创伤很难在短期内恢复。
点 评
大市低迷,行情各异
2013年的中药材市场在上述三大因素的影响下,中药材品种表现,各有千秋。
高位品种,高处跌落:代表品种有三七、太子参、党参、百合等。三七从年初的800元(公斤价,下同)跌至年末的420元,整整跌了将近一半;太子参从年初的160元跌至年末的40元;党参从年初的140元跌至年末的75元;湖南百合从年初的50元跌至年末的27元,几近腰斩。高处不胜寒,物极必反,历史的悲剧总是在中药材市场上一次次重演,苦了总是跟风的药商和药农。
中位品种,低处探底:代表品种有桔梗、北沙参、防风、半夏、天麻、麦冬、丹参、白术、山药、黄芪、大黄、甘草、黄芩、泽泻、黄姜、独活、木香、大力子等。这些品种经过去年的一番下跌之后,价格已在半山腰,经过今年的又一番下跌,基本就要跌入谷底了。
低位品种,低谷震荡:代表品种有板蓝根、芦巴子、知母、生地、高良姜、黄连等。这些品种已在低谷运行多年,生产在逐渐调减,库存在逐步消化,为以后的东山再起积蓄能量。
受灾品种,表现不俗:代表品种有连翘、白芷、薏苡仁、前胡等。这些品种在经历了自然灾害的冲击后,产量大幅减少,行情稳步上升。连翘从年初的24元升至年末的45元,白芷从年初的8元升至年末的12元,薏苡仁从年初的8元升至年末的16元。自然灾害是一根导火索,随时会引燃药市行情,但机会重在把握。
野生品种,亮点频现:代表品种有黄精、白芨、重楼、石菖蒲、白癣皮、防己、苍术、羌活、赤芍等。这类品种资源越采越少,行情会越来越高。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会处在一个震荡走高的趋势中。
政策品种,两极分化:代表品种有浙贝、白芍、当归、党参等。在国家政策的作用下,无硫药材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有硫药材的需求将会受到制约逐渐萎缩。其价格也将呈现两极分化趋势。上述品种无硫药材与有硫药材的价格差距多在3~10元。
资本品种,旋风阵阵:代表品种有浙贝、人参等。尽管2013年中药材市场的总体表现不尽如人意,但资本的身影仍在频频闪现,并刮起阵阵旋风。如浙贝在一个月内竟能从90元涨至160元,红参(小抄)从年初的175元涨至年末的320元,资本的力量不可小觑。
总之,2013年的中药材市场总体表现不尽如人意,大市低迷、大货难销、生意难做,但逆势中仍有热点品种,正如黑夜中不乏星光闪烁。市场在艰难中寻求调整,行情在踌躇中向下寻底,药商们在迷茫中上下求索。但过去的已经过去,我们还要面向未来。
2014
低谷震荡走势,风险不大效益不高
展望2014年的中药材市场,笔者认为:在经过2011年下半年至2012年的剧烈下跌、2013年的艰难探底过程之后,2014年有可能是一个低谷震荡的走势,市场行情仍难以乐观,风险不大、效益不高将是2014年中药材市场的基本特征。其理由如下:
宏观经济进退两难:我国经济在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发展后,经济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的矛盾日益凸显,为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第二次改革的号角。但怎样改革?千头万绪,千丝万缕,需要一个捋顺的过程:不走过去的老路,不走西方的“邪路”,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这便决定了我国经济将告别已往的快速发展,进入一个平稳缓慢发展的新阶段。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药材市场也不可能独善其身快速发展。
中医药内外交困:今年的打假风暴已使中药材市场雪上加霜,多数药材大货难销。近期又有媒体报道:国家发改委召集地方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开会,讨论中成药品种降价事宜,在国家定价范围内的所有中成药几乎都被纳入讨论。如果中成药降价成真,那么将直接影响2014年的药材价格。另据媒体报道,英国药品管理局表示,计划从2014年年初起全面禁止中成药在英国的销售。尽管中成药在国外的销售比例不大,但这也足以说明中医药国际化的道路举步维艰。由此可见,2014年中药市场可谓内外交困,困难重重。
药材生产热度不减:尽管近年来中药材市场行情普遍下跌,药材种植收益不高,按以往情况药材生产就应自然调减,但在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农业生产向规模化转换的大趋势下,不少“土豪”将农业生产转向了中药材种植,少者几十、几百亩,多者成千上万亩地种植药材,使得本已供过于求的中药材市场更加难以消化。其结果是市场库存越积越多,市场行情难以上扬。
展 望
形势难以乐观,行情升降有别
在宏观经济进退两难,中药市场内外交困,药材生产热度难减的形势下,2014年的中药材市场真是让人难以乐观。但在具体品种上,行情有可能升降有别,主要表现预测如下:
野生品种依然向上:如黄精、防己、白癣皮、红景天、威灵仙、百部、通草、百蕊草等。
长期低价品种曙光初现:如生地、板蓝根、芦巴子、蔓荆子、黄连、小良姜、远志、知母、紫菀等。
寻底品种低谷震荡:如桔梗、北沙参、防风、太子参、半夏、天麻、麦冬、丹参、白术、山药、黄芪、甘草、黄芩、泽泻、黄姜、独活、木香、大力子等。
高位品种继续跌落:如三七、党参、当归等。
2014年中药材市场总体上有可能是一个低谷震荡的走势,风险不大但效益也不会高,对此,药商药农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根据市场形势和自己的优势,适时地调整生产和经营策略,以便获得最大收益。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4-15
2025-04-04
2025-04-03
2025-03-19
2025-03-17
2025-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