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未发现乙肝疫苗后遗症 偶合症与接种关系不大

来源:新京报 时间:2013-12-31 23:09:01 热度:710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提供的最新数据,从2000年到今年12月份,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的疑似异常反应病例已上报188例。其中,最终确定为疫苗异常反应的18例,近年每年有四五例。
  近日,随着乙肝疫苗伤害事件的接连发生,不少家长对疫苗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十分关心。哪些孩子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如何判别以便及早就医?专家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比于其他常规疫苗,乙肝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适宜接种的人群应及时接种。
  乙肝疫苗为最安全疫苗之一
  近日,乙肝疫苗接二连三的不良事件的发生引起了人们对乙肝疫苗安全性的怀疑,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系教授庄辉解释,乙肝疫苗是最安全的疫苗之一。为了预防乙肝病毒传播,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8%的国家,应于1995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其他国家应于1997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至2012年,参加WHO的194个国家中,181个(93%)国家已将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全球新生儿3针乙肝疫苗的平均覆盖率已达75%以上。自1982年至2012年,全世界约1.8亿名新生儿和1.5亿名一般人群接种了乙肝疫苗,未发现因接种乙肝疫苗而出现新生儿死亡率和一般人群死亡率升高的现象。我国卫生部于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管理,并要求自1992年1月1日起,对所有新生儿按0、1、6月程序(即出生24小时内、出生后1和6个月)接种3针乙肝疫苗,至今,新生儿的乙肝疫苗接种率已达95%以上。2009-2011年我国对15岁以下儿童实施乙肝疫苗补种,共补种6800万名儿童。
  乙肝疫苗接种反应低于其他常规疫苗
  中疾控免疫规划中心主任医师王华庆介绍,接种乙肝疫苗后出现的异常反应主要是过敏性休克、水肿等。
  曾有报道指出,乙肝疫苗接种后的一般反应(如注射部位短暂疼痛、红肿、硬结等局部反应)在5/100万剂以下;短暂发热、不适、乏力等全身反应的发生率为2-4/100万剂;恶心、呕吐、腹疼、腹泻等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为1.3-3.4/100万;关节疼、肌肉疼等疼痛反应的发生率为1.9-2.8/100万。异常反应(如荨麻疹、多形性红斑、血清病、血管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的发生率在4/100万剂以下,远低于其他常规疫苗。
  ■ 热点问答
  近半数国家实施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
  Q事件发生后,有媒体对新生儿24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的免疫规定提出质疑,认为这提高了风险系数、使偶合反应增多,您怎么看?
  庄辉:早在上世纪90年代WHO即提出,为了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新生儿于出生后应立即接种乙肝疫苗,越早接种效果越好,最好在24小时内接种。至2012年全球已有94个国家(48%)实施了新生儿于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首针乙肝疫苗。
  研究发现,如果母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e抗原双阳性,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96%可以得到保护,仅4%发生母婴传播;如果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后接种,则只有80%获得保护,20%发生母婴传播。因此,新生儿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是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关键。
  在我国,乙肝病毒主要经母婴、血液和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是引起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在新生儿时期感染,约90%将发展成慢性;在青少年和成年期感染,仅5%-10%发展成慢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主要是在分娩过程中,通过其血液、羊水和阴道分泌物等将乙肝病毒传染给其婴儿。但由于乙肝病毒发生感染的潜伏期较长,如果及早接种乙肝疫苗,赶在婴儿发生乙肝病毒感染前产生保护性抗体,即可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就像一个人被疯狗咬伤后,如能及早注射狂犬病疫苗,就有可能预防狂犬病的发生,越早注射效果越好。
  从理论上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阴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不一定要在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疫苗,但由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对孕妇尚未开展乙肝表面抗原筛查,无法区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或阴性;即使在一些大中城市已开始筛查,但由于一些国产乙肝检测试剂的灵敏度相对较低,有可能漏诊;同时由于乙肝疫苗的安全性良好。因此,WHO和我国的乙肝疫苗免疫规划中,仍建议对所有新生儿于出生24小时内接种首针乙肝疫苗,并于1和6月龄时分别接种第二和第三针乙肝疫苗。
  不良反应发生与个人体质相关
  Q哪些人群不适合接种?疫苗不良反应发生与什么有关?
  庄辉:虽然乙肝疫苗是安全的,但对乙肝疫苗有禁忌症者,如对酵母或疫苗的其他成分有过敏史者、有中度或重度急性疾病、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格林巴综合征、自家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其他慢性疾病等患者,建议不要接种乙肝疫苗。
  注射乙肝疫苗的确存在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不良反应的发生与个人体质也有关联,如早产儿、低体重儿及母亲在怀孕过程中出现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为了减少偶合疾病的发生,建议对有危急症状或有各种潜在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如早产儿、低体重儿等),以及母亲是高危妊娠的新生儿(如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期合并心脏病、肾脏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传染病等),暂不接种;对母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高危新生儿,应作个案处理,分析其利弊,在获得母亲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决定是否接种乙肝疫苗。
  ■ 概念厘清
  进口疫苗VS国产疫苗
  同类疫苗作用相似
  事件发生后也有人对国产疫苗的质量提出质疑,某三甲医院预防免疫科医生告诉记者,以乙肝疫苗为例,目前北京新生儿均可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属于政府采购范围,同时还存在乙肝进口疫苗,需自费进行接种。此外,鉴于每种疫苗所预防的致病菌均不同,比如,肺炎疫苗针对肺炎球菌,HIV疫苗则针对B型流感嗜血杆菌,面对复杂的疫苗种类,不少家长在进行选择时往往比较茫然,可以向临床医生咨询,以了解不同种类疫苗的区别。
  这位医生还表示,其实同类疫苗所起到的作用是相似的,乙肝疫苗中,进口疫苗与国产疫苗均能够起到预防乙肝的作用。选择进口疫苗或国产疫苗,这关系到疫苗品质的问题。进口疫苗与国产疫苗可能在工艺、免疫原性、维持时间长短等诸多方面存在一些差别,不同种类的疫苗也有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建议家长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选择。
  偶合症
  与疫苗接种关系不大
  在近期发生的疫苗接种事件中,偶合症成为焦点之一,也有人将不良反应的发生归因于偶合症,其实偶合症是指受种者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存在尚未发现的基础疾病,接种后巧合发病,庄辉告诉记者,偶合症与疫苗接种之间并没有太大关系,即便不接种疫苗,疾病也会出现。
  疫苗后遗症
  乙肝疫苗接种后尚未发现
  事件发生后,疫苗后遗症也受到不少人的关注,即注射后产生的不同程度反应或造成终身残疾。庄辉解释,疫苗后遗症与乙肝疫苗之间没有太大关联,举例来说,接种麻疹疫苗后有可能出现的脑炎等。目前乙肝疫苗接种后还未出现后遗症。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秀兰
  创意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