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市场纵览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园地 > 市场纵览
白衣天使“蒙尘”亟待正本清源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3-12-18 23:36:49 热度:948

    新华网上海12月17日电(记者周琳 龚雯 朱翃) 从葛兰素史克到多美滋,在一次次因受贿而被查处和曝光中,“医生”这一原本高尚的词汇似乎蒙上了尘、沾上了土,网友义愤填膺、学者痛定思痛。然而,究竟谁该为频发的受贿事件担责?谁又在为错误推波助澜?
    会议费、结算费、处方费、统方费……医药领域贿赂,这些名目众多的各种费用都并非第一次曝光。早在2004年,禹州市某医院的院部内科药房主任等人就先后帮药商统计过57种药品,收取回扣逾七万元,被成为“拉统方”。
    2012年,检察日报报道,药商为了查询统计各大夫开出本公司药品的数量,向河南某药剂科多名工作人员支付1元/盒的费用,最终工作人员因受贿罪被判刑。而这些费用最终都被加在了药价中,由消费者买单。
    “违不违规?违规!那收不收?大家都收还是收吧”。这或许是现在很多医生都曾有过的自问自答。当一个人出现道德问题,我们需要谴责个人;当整个行业都面临道德的挑战,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什么?
    1985年以前,我国公立医院享受财政的全额资助,经济改革后财政补贴剧减,医院需要通过自己开源节流支撑运转,其主要收入就来自诊断和检查,医院要求开大处方、多创收的冲动难以抑制。
    医生的工资水平又是偏低的。当前,药品和检查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一大半,“以药养医”机制抹杀了医生的知识价值。一台大型手术,医生费尽心力,手术费可能几百元而已。如果没有体制保障医生的正当利益,医生的“手艺价值”不能从最终价格中体现出来时,灰色收入自然开始盛行。此外,药商和患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药品定价机制的不透明也为回扣留出空间。
    我们以为消费者付出高价是输家,事实上药商付出了更高的成本、医生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医疗机构要承担骂名,在这个盘根错节的利益链中,没有人是真正的赢家。
    到了真正需要“刮骨疗伤”的时候了!我们需要曝料人去揭伤疤,更需要监管部门主动出击,给医药领域商业贿赂来个“大起底”;我们需要严惩违规医生,更需要从体制上改变以药养医的模式,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的价格,让患者真正为医生的知识和技术买单,而非为暴利蒙罩的器械、为价格虚高的药品而买单,这样才能规范市场;我们需要谴责和查处违规的药商,也需要从自己做起,从自己先不给医生红包做起。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