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3-11-26 13:45:10 热度:927
本报浙江讯 记者白毅报道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沈华浩研究团队,发现了以胸闷为惟一临床表现的新哮喘类型——胸闷变异性哮喘(CTVA),研究成果近日在美国权威期刊《变态反应、哮喘与免疫学年鉴》(《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上发表。据悉,这是自1979年美国麻省总院学者理查德·欧文(Richard Irwen)提出“咳嗽变异性哮喘(以咳嗽为惟一症状)”、1992年我国钟南山院士提出“隐匿性哮喘”之后,由我国学者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报道的哮喘新类型。
沈华浩研究团队分析了2004~2011年间,以胸闷为惟一临床表现就诊于该院呼吸科的24例哮喘患者(包括10名男性和14名女性)。这些患者没有喘息和呼吸困难,没有反复发作的咳嗽,肺部听诊没有哮鸣音。在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胸闷症状的疾病后,研究团队检查发现:18例患者基础肺功能正常,气道激发试验阳性,峰值呼气流速变异率>20%;其余6例患者基础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70%,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仅2例患者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增高(>3%),9例患者存在过敏(1种或多种特异性过敏原IgE阳性)。6例患者进行了支气管镜及气道活检,病理显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基底膜增厚、上皮下炎症、血管扩张和腺体增生等哮喘典型表现。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显示,25%的患者有抑郁,42%的患者有焦虑障碍,1例患者有强迫症。患者经吸入激素(ICS)或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治疗后,胸闷症状评分均明显改善,提示治疗反应良好。
研究论文发表后,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全球哮喘防治指南(GINA)的前后二任主席保尔·奥奔(Paul O'Bynre)教授和艾瑞克·贝特曼(Eric Bateman)教授等专家认为,从现在开始其他医师可以认识并关注这一新的疾病,其有望进入全球哮喘防治指南。
沈华浩强调,该型哮喘患者同样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受限,具有典型的哮喘特征,其治疗和典型哮喘一样。第一例患者因症状重,给予ICS+LABA的联合制剂,加白三烯调节药物治疗6个月,然后以ICS+LABA联合制剂维持1年,最后单用ICS至气道反应性正常停药,至今观察8年没有复发。其他患者应用ICS或ICS+LABA治疗有效。但是,该型哮喘与典型哮喘相比具有更高比例的心理障碍,临床中应警惕漏诊和误诊。
沈华浩建议,“胸闷患者尤其反复发作、夜间好发、可自行缓解者以及有过敏病史或过敏家族史者,都要考虑CTVA并进行排查,包括肺通气功能,若正常再增加气道激发试验。”同时,这个新发现还应推广到全科医师和社区医师。尤其是心内科医师也应知晓:胸闷除了心血管疾病外,还要考虑胸闷变异性哮喘。
目前,在最新出版的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统编教材《内科学》,以及我国呼吸领域权威临床工具书《呼吸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中,均纳入了胸闷变异性哮喘的概念,这一新型哮喘的发现有望完善哮喘的临床表现和诊断理论体系。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7-09
2025-07-06
2025-07-06
2025-07-04
2025-07-03
2025-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