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3-11-24 20:20:50 热度:1477
新华网北京11月23日电题:锻造“能打善战”的队伍,在“无硝烟战场”上——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人才建设纪实
周婷玉、黄琪渊
外部人才“进不来”,内部人才“不够用”;现有人才“不够优”,优秀人才“进不来”……“人才荒”是许多医院头疼的问题。面对这些困局,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304医院)没有固守现状,更没有退缩,而是巧立思路,打造出一支作风、业务过硬的医学人才队伍。
人才引进:从“长剑出鞘”到“三剑合璧”
成立全军战创伤救治与康复培训基地、神经外科被评为全军专病中心……这所医院在多个领域捷报频传。
“这得益于人才的支撑。”医院院长黄少平说,医院将院内人才资源作为核心,让其“长剑出鞘”,如充分发挥“烧伤战线的突击尖兵”柴家科、中国工程院院士付小兵等专家的引领作用,带动人才队伍建设;同时,还与上级部门、国内外知名高校及医院的专家“三剑合璧”,群策群力,盘活人才资源优势。
据了解,医院以前除烧伤科、骨科、神经外科等9个科室高职人数超过3名外,其他都在3名以下。
近年医院协调解放军总医院专家代理科室领导、代理高职专家等形式发展科室;同时吸引具有“一招鲜”、“一把刀”等社会优秀人才。医院人才能力和科室实力大大提高。护士李倩说:“向内外部专家学习,可以让我随时‘充电’。”
医院政委卿建中表示:“人才引进是人才建设的重要内容,单靠几个人‘发力’不行,必须充实各方面人才,才能各显神通,让事业的舞台充满活力。”
人才培养:从“立本成才”到“创新共育”
“要出国培训并不容易,专业基础、科研攻关能力和英语的听、说、读、写都是考核的内容。”被确定为赴美国培训人员之一的妇产科副主任沈文洁说,“过三关、斩五将,我才获得这次机会。”
据悉,这是医院在人才培育机制上的一大创举,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立固定培训基地,选派优秀专家技术骨干前往接受培训,全程进行监督和考核。近3年,医院先后安排8名管理人员和40多名护士长出国培训学习。
“人才队伍建设,不仅要依靠自身长期习得的才能,还要有科学的培育机制,借助多种培育方式,实现人才队伍的持续健康发展。”医院政治部主任周东浩说。
一面是海外培训的“中西合璧”,一面是主任培训的“由点带面”。医院针对科室主任的能力素质需要,量身订制培训内容,通过“科室领导”这个关键点的能力提升,带动科室团队活力。
一面是课堂培训的“营养汲取”,一面是实战培训的“摔打磨砺”。医院组织高职资格人员在任命前到急救部,全面提高综合医学救治能力;选派中高级专业技术干部到边远、艰苦地区部队代职,深入基层接受锻炼。
人才激励: “人尽其才”搞活“一池春水”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全国中青年科技之星2名……这些闪光的数字,是医院人才激励政策的印证。
健全“聘”与“用”的机制。2006年以来,医院开展科室领导竞聘上岗,制定包括政治素质、业务水平、管理能力等在内的聘用条件,制定中期、届满考核办法,并将考评结果全部公开。近年来,先后组织科室领导竞聘6场次,117人走上了科室领导岗位,6名科室领导、3名护士长被解聘下岗,搞活了科室领导队伍“一池春水”。
健全“考”与“用”的机制。集中组织专业技术干部考评。采取个人述职、民主测评、组织评价、专家评议、综合评定和党委审定的方式,对临床部530余名专业技术干部进行考评,并在职称任用等方面对考核优秀的予以政策倾斜。
院长黄少平指出,通过择优与汰劣,对取得重大成果和作出特别贡献者予以重奖,在调职调级、评功评奖、课题申报等方面向一线医护人员倾斜,形成靠素质立身、靠业绩进步的导向,有效增强了人才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4-10
2025-04-10
2025-03-27
2025-03-25
2025-03-23
202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