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2013-11-20 22:13:20 热度:688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罗顺军保护乡亲们身体健康。他走进了农民的心间,赢得了农民的称赞,也赢得了“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的荣誉。在当地农民的心里,罗顺军就是个可靠的“家庭医生”、“贴心医生”。
——记重庆市梁平县柏家镇乡村医生罗顺军
本报记者 何君林 通讯员 许天位
罗顺军(前排左二)与柏家镇龙峰村村民签定服务协约。
在重庆市梁平县柏家镇龙峰村,人们眼里的风景不是稻田、麦浪、竹林、院舍,而是出没其中的乡村医生罗顺军。很多时候,人们看到身穿白大褂、肩挎小药箱的罗顺军,骑着摩托车穿行在乡间公路上,或者步行穿越田埂、地垄,亦或奔波于院舍、巷尾;更多的时候,人们看到罗顺军在村卫生室忙碌,一会儿给村民听诊、一会儿测体温、一会儿开药方……
在龙峰村这个经济条件和医疗条件都相对落后的边远山村,今年47岁的罗顺军从一名普通乡村医生干起,一边务农,一边救死扶伤,已走过27个年头。27年来,他以保障农民的健康为己任,默默地做着自己所钟爱的农村卫生服务工作,用一腔热血改变着农村缺医少药的面貌。
选择了当乡医就是选择了一生
乡村医生,最初名字叫“赤脚医生”,指一般未经正式医疗训练、仍持农业户口的“半农半医”的农村医疗人员。罗顺军选择做一名新时代的“赤脚医生”,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那时,农民外出打工正卷起一股浪潮,二十来岁的罗顺军完全可以到城里找一份工作,开创美好的生活。但罗顺军不为浪潮所动,而是毅然决然地留在村里,当起了乡村医生。
在很多人看来,选择当乡村医生没有前途和未来。但罗顺军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在乎的是生养自己的龙峰村。龙峰村地处边远山区,过去由于交通极度不便,再加上缺医少药,有的村民生病后因为无法得到及时救治而死亡。从小到大,罗顺军曾多次目睹这种不幸发生,每一次心里都像被刀割一般疼痛。他相信自己留在村里当乡医,虽不能治什么大病,但能解决一些小毛病,可减少村民把小病拖成大病的悲剧发生。
“选择了当乡村医生就是选择了一生,就得用一生的光阴为之努力!”这话不是罗顺军挂在嘴边的表白,而是牢记于心的信条。作为乡村医生,层次很低、很普通,但罗顺军不想做一个混日子的庸医,他希望自己变得优秀起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做到最好。于是,他孜孜以求地钻研医术,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竭尽全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和水平。
这些年来,只要有空闲,罗顺军就会看书、做笔记,摘良方、验方、单方……他自费订阅了多种医学报刊,还搜集各种医学资料,把能剪的资料都剪下来,并分门别类粘贴起来,做了一部属于自己的“医学百科全书”;他还主动走出去学习取经,积极参加各种针对乡村医生的培训活动,从外科、内科、儿科到中西医结合治疗,每一样他都学得很认真,并在临床上加以实践运用……正是这种刻苦勤奋、孜孜以求的精神,为他打下扎实的专业功底,使他成为医术精良的乡村医生。
“作为乡村医生,不能‘包治百病’,但要‘包看百病’。从本质上讲我就是个‘赤脚医生’,要靠双腿跑得勤,哪儿有病人就要赶往哪儿跑,除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外,其他诸如五官、骨科等方面的疾病都得看,不是个‘全能医生’你不敢在村里行医。”这些年来,沿着“全能医生”这条路,罗顺军一直默默地向前行进。
把患者当亲人
在龙峰村,近些年绝大多数青壮年都外出务工去了,留守的基本上是老弱病残。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一有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罗顺军。 一个寒冬的凌晨,村里寡居老人蒋有林突然头昏、头痛,翻滚着从床上掉到了地上。躺在地上的老人动弹不得,但他的呻吟惊醒了邻居。邻居赶紧跑到罗顺军家,将他叫醒。没有一丝迟疑,罗顺军摸黑赶到蒋有林家,初步诊断是高血压、脑出血,一刻都不敢再耽阁,他马上和邻居一起把老人送往镇卫生院。由于抢救及时,最终挽救了老人的生命。老人没有亲人、朋友,更没有看病钱,罗顺军回家拿来准备修房子的积蓄帮他付了医药费。
俗话说:“不怕家里穷,就怕病折腾。”罗顺军深知农村生活的艰辛,也目睹过少数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因而,他从走上乡村医生岗位的第一天起,就给自己立下誓言:要把每一个患者都当成自己的亲人,尽可能给他们提供方便,尽可能让他们少花钱。从医20多年来,罗顺军始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誓言。
确实,无论是风雨交加的夜晚,还是冰天雪地的严冬,只要病人家属一个口信,罗顺军总是立即出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千方百计减轻病人的痛苦,从不拒绝病人。在农忙时节,为使患病农民不耽误农事又能得到及时治疗,他还主动走进田间地头,走进农户家中巡诊。对于患病老人,罗顺军更是倾注了爱心,把常来看病的老人登记造册,并时常打电话询问健康状况,还不时上门为他们检查身体。有些老人行走不便,他就背上药箱上门看病。
为使病人少花钱看好病,罗顺军始终坚持量病开方、合理用药,尽量在保证“药到病除”的前提下,把价格便宜、药效好的药开给病人。在他这里,一剂药能治好的病,坚决不开两剂;无须打针的,就坚决不打。必须用价贵药品时,他会事先征求病人的意见。病人一时拿不出钱的,他就暂时垫付医药费,有的还直接免费诊治,有些病人需到上级医院治疗,只要罗顺军有时间就陪同前往,并向接诊的医生详细介绍病史。
把病人当亲人,把病情当命令,把时间当生命——这就是罗顺军的行医准则。用村民们的话说:“无论有钱没钱,只要我们生病了,罗顺军总是及时出现在面前,总是尽心尽力诊治,他是我们的健康守护神啊!”
自掏腰包建卫生室
今天的龙峰村卫生室,虽然规模不大,但环境清爽洁净,医疗设施设备齐全,有西药房、诊疗室、治疗室、观察室、健康教育室等,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这一切,都是罗顺军亲手打造、置办的。
以前,卫生室设在罗顺军家中,房屋面积小、设计不规范,村民就医多有不便。罗顺军一直想为村里改善就医环境,但由于各种原因,这样的愿望只能在心头打转。2008年,国家实施国债村卫生室建设项目,让他的愿望变得触手可及。然而,按照当地的建筑市场价格,上级投入的3.5万元资金压根就不够,且资金是在村卫生室验收合格后才能到位。面对难题,罗顺军没有考虑太多,他主动表态:“我不要工资报酬,我可自筹资金,自己想办法,按时保质把卫生室修建好。”
在修建过程中,从买材料到跑协调、组织施工、质量监控,罗顺军全方位参与,并坚持一个原则——用最少的钱办出最好的事。没有电,他亲自去找电管站;没有水,他拿起水桶去很远的地方担。由于修建规模超过设计规模几平方米,总价值超出了1万余元,罗顺军二话没说,自己掏钱给垫上了。卫生室正式挂牌那天,望着面貌一新的就医环境,望着欢天喜地前来祝贺的村民,罗顺军心头乐开了花。
作为乡村医生,罗顺军不仅依托村卫生室为村民看病治病,还始终把疾病预防控制、孕保儿保工作放在心头。前几年,龙峰村的结核病人较多,罗顺军逐家逐户进行普查,并对每一个结核病人进行全程督导追踪。由于用药后有副作用,很多人不能坚持服药,他便提醒患者定期去查肝肾功能,只要身体许可他都要帮助患者坚持服药。而计划免疫是要让健康小孩接种疫苗,村里很多家长都不理解。罗顺军就一次又一次向儿童家长宣传解释,让他们了解接种的意义。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实行免费后,罗顺军又将孕产妇和儿童逐个登记,并亲自送服务券到他们手中,监督他们按规定到医院进行体保健,有效促进了村里妇女儿童的健康。
罗顺军总说:“作为乡村医生,就要做好公共卫生宣传,多解释,真正把公共卫生的意义宣传到千家万户。对于生病的群众,能治疗的立即处理,不能治疗的马上转院,还要公开手机号码,不分昼夜,随叫随到。”据了解,今年罗顺军还与本村三个村民小组的100多户村民签订了服务协议书,让合同来约束自己的卫生服务行为。
如今,作为龙峰村唯一的乡村医生,罗顺军要为全村3700多名村民提供卫生服务,平均每天接待病人20人左右,高峰期每天接待病人40多人……虽然忙碌,但很充实,因为他心头始终装着龙峰村这片沉甸甸的土地,装着父老乡亲健康保障的重托。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0-27
2024-10-24
2024-10-23
2024-10-19
2024-10-18
202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