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9年至少9种廉价药断供 医院药厂各执一词

来源:北京晚报 时间:2013-11-08 00:15:01 热度:727

  “我爸得了甲亢,急需他巴唑,医院、药房都没有,哪位有,请帮帮忙”,小蕾在微博上发出了求救。
  在医患关系备受关注的今天,“看病贵”时常成为患者们抱怨的焦点。与此同时,一批廉价药却在迅速退出市场。在药剂师的协助下,记者统计发现,从2004年开始,就有“廉价药”消失的新闻见诸报端,维脑路通片、麦角新碱注射液、回苏灵等廉价药,几乎以1年1种的速度“消失”在患者的视野中。
  2013年,最新被爆出“一片难求”的廉价药是治疗甲亢的“他巴唑”,这种每片售价仅几分钱的药片,在全国各大城市都出现断货的情况,患者及患者家属只能选择价格贵得多的进口药代替。
  一方面,以药养医,让医院愿意使用高价药。另一面,利润低廉的廉价药,让药厂缺乏生产动力。中国医药协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吴永佩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关主管部门在定价时应该考虑市场规律,给廉价药生产厂家一些补偿。
  发现
  9年至少9种廉价药断供
  小钟是北京市某医院药房的药剂师,自从业以来,一些曾经常见的廉价药逐渐从他眼前消失。
  “这些药里,有大家比较关注,媒体也报过的西地兰、鱼精蛋白,也有大家不太知道的维脑路通片等。”
  比如西地兰,是一种快速强心药,在抢救心力衰竭病人的治疗中广泛运用。西地兰的价格,大概在3块钱一针,疗效很好。但是在2009年左右,西地兰开始缺货。因为货源短缺,医药公司甚至搞起了搭售,买西地兰必须再买其他药品。在西地兰紧缺的情况下,医院多数会用“米力农”这种200块一针的药品替代。
  2011年,著名的“救心药”鱼精蛋白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出现断供的紧张局面。作为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常用药,鱼精蛋白已经在临床应用上使用了50多年,它的价格只有大约11元/支,这一低廉的价格维持了十余年。到2011年,医院因为鱼精蛋白断货,不得不让紧急抢救的病人先用,非紧急患者只能排队等待。当时有媒体报道,患者家属曾花费原价300倍的价格,私下采购鱼精蛋白。
  最近,他巴唑的断供,也让甲亢患者家属小蕾急躁不已。2块钱一瓶,一瓶100片的他巴唑,看似不起眼,却是甲亢患者的必需品。求助无门的小蕾,准备购买他巴唑的替代品——一种叫“赛治”的德国进口药,零售价约45元/瓶,一瓶只有50片。
  在药剂师小钟的帮助下,记者查到,从2004年开始,至少有9起公开报道的廉价药断供事件。
  数据
  全国短缺药品达342种
  2010年全国两会,政协委员戴秀英等曾在提案中援引了一组数据。
  这份对12个城市42家三甲医院临床用药的调查显示,大医院缺“廉价药”短缺情况严重,短缺药品的数量高达342种。短缺药品主要是医院临床大量使用的常用药、治疗特殊病的药品。这些短缺药品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价格便宜。短缺药的价格分析表明,211种药的价格大部分在30元以下,其中130种药在10元以下、占到61.6%。而10元以下的短缺药中,5元以下的药品占了69%,其中3元以下的占42%。
  探究
  医院药厂各执一词
  针对“看病贵”的问题,从2002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就在不断降低药品零售价。
  到2009年8月18日,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9部委发布了《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我国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正式实施。按照“基药制度”,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实行省级集中、网上公开招标采购,并统一配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基本药物全国零售指导价格,在保持生产企业合理盈利的基础上压缩不合理营销费用。那些进入《基本药物目录》的药物,需要经过公开招标采购。
  小钟告诉记者,降价让药厂的利润进一步减少,而有些药厂为了在集中采购招标时中标,恶意竞争,把中标价做低。但中标后,又因为中标价太低,无法盈利,放弃生产。
  对于廉价药的短缺,小钟说,原因很多,不能一概而论,但药厂认为利润空间少,而缺乏生产动力是主要原因。
  “随着科技的进步,制药技术的发展,确实会出现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的新药,那么便宜的老药因副作用大等原因被替代,无可厚非。而且,有些药是急救药,用量少,药厂不会生产太多,出现断供只是暂时现象。不过,有些便宜的老药现在看不到了,确实是因为药厂觉得利润少,不肯生产了。”
  对于医院的说法,记者联系到南方某位药厂的工作人员。他承认:“现在原料、人工、物流等成本都在上升,药厂确实很吃力。”但同时,他又认为,利润低并不是药厂不愿意生产廉价药的主因。真正的原因是医院为了收入,不愿意购买廉价药,“现在药品八成左右的销售终端都在公立医院,我们药厂没有话语权”。
  解读
  药品收入占医院收入五成
  北大卫生经济研究所刘国恩教授于2011年8月接受采访时透露,在世界范围内,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比例一般在20%以下。但在中国,一般三甲医院的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高达40%至50%,二级医院甚至更高,这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以药养医”。
  小钟透露,医院有一个15%的药品加成权,即进价100元的药品,医院最高可以以115元的价格销售给患者。这15%的加成权,实际上就是医院收入的主要来源。
  为了解决“看病贵”的问题,这15%的药品加成权也成为动刀方向,“零差率”成为一个新概念。
  所谓“零差率”就是指,医院按药品进价销售,不再加价产生利润,让利给患者,首先试点的医疗机构是社区医院。2006年,北京市社区医院零差率药品目录就达319种。2011年,北京又将目录调整到519种,2013年又扩容到699种。
  2012年7月1日,北京友谊医院作为公立医院代表,开始试点药品零差率改革。到2013年7月1日,试点一年,友谊医院药品收入占医院收入比例出现了下降趋势,从试点前的56.4%,降到46.6%。
  对于“零差率”改革的效果,业内也是观点不一。
  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刘汉卿就曾发表博文直言:“医院还是采购药品价格越高获利越多,没有明的15%的加成,暗的回扣一点也不会减少。在回扣的刺激下,医生还是会大处方、过度用药。患者既要增加几倍乃至几十倍的医事服务费的支出,同时还要饱受药害,与改革前没有本质区别。在药品零差率政策下,医院根本就没有动力降低药品价格并打击医生拿回扣,一是药品价格是政府招标确定的,医院也没有获得一分钱的加价收益,价格高低与医院没有关系;二是没有建立鼓励医院低价采购药品的机制,医院没有动力打击药品回扣,而仅寄希望通过行政监管来遏制医生收受药品回扣和药物滥用等违规行为是做不到的,否则医疗行业就不会出现这么严重的问题。”
  建议
  从定价层面补助廉价药
  谈到廉价药短缺的问题,中国医药协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吴永佩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相关部门在定价时就应该考虑给生产廉价药的药厂一些补助。
  “我们国家现在的药厂,很多都是私营的,是股份制公司,所以以利益为第一指导,总不能赔本做药吧?”
  吴永佩说,发改委作为定价部门,应该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对一些进口的药物,是不是定价过高,尤其一些药物的定价比国外发达国家还高,这就让患者无法承受了。而有些紧缺的国产药,发改委是不是考虑给予适当的补助,让厂家有动力生产。”
  吴永佩认为,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这样的主管部门也应该落实药品的供应。他透露,此前,一些常用的廉价药物,特别是一些中成药,医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生产,“需要多少就生产多少,小规模生产,也不浪费”。但是近些年,有一种声音认为医院自己制药影响了我国制药工业的发展,因此医院制药权被收回去了。
  药品 药用 价格(约数) 断供时间
  维脑路通片 治疗血栓静脉炎 8元/100片 2004年
  麦角新碱注射液 妇科止血 0.42元/支 2005年
  注射用回苏灵 治疗呼吸衰竭 2元/支 2006年
  西地兰 治疗心血管病 3元/支 2009年
  注射用红霉素 治疗儿童肺炎 2元/支 2010年
  牙周宁片 治疗牙周病 2元/100片 2010年
  鱼精蛋白 心脏外科 11元/支 2011年
  盐酸环丙沙星胶囊 治疗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6元/20粒 2012年
  他巴唑 治疗甲亢 2元/100片 2013年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