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10-22 13:36:00 热度:637
本报记者 薛 原
中药材分为毒性和非毒性药材,非毒性药材是不是一定无毒,可以随意服用呢?在日前举行的2013全国医院药学学术年会暨第73届世界药学大会卫星会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主任杜晓曦提出,中药毒性药材、中西复方、中药注射剂的风险已经获得共识,相比之下,风险相对较小的中药非毒性药材、民族药的风险常常被忽视。
据了解,1999年~2012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累计收到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超过527万份。2012年我国每百万人口平均病例报告数为902份,与2011年相比增加了40.8%。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怀疑药为化学药的报告占总报告数的81.6%,怀疑药为中药的报告占17.1%,而中药报告的质量低于化学药。
杜晓曦在会上分析了我国中药在使用中存在的风险。她提出,我国目前共有毒性药材182种,其中“大毒药材”37种,“有毒药材”78种,“小毒药材”67种,而其中大部分都不用了。在中药注射剂方面,相关部门通过对中药注射剂进行再评价,已经有60%能做到成分结构清晰,其中80%达到有效成分的定量研究,90%能够通过指纹图谱进行定性分析,并实现品质的均一性。目前,我国对中药注射剂的共性风险已经基本掌握,包括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等。
杜晓曦认为,非毒性药材和民族药是不良反应的“高发区”。她强调,非毒性药物不是没有毒性,甚至补益的中药都不一定是无毒的。据文献报道,何首乌、肉豆蔻、丁香等都会造成肝损害,凡是包含薯蓣皂苷、种子类、铅、砷、蜈蚣、斑蝥等成分都与肝损伤有关。而民族药本是局限在一部分地区,但随着市场流通范围的扩大,更多人使用到了藏药、苗药等民族药,但是对这些药物的研究还不足。
此外,日趋复杂的中药材市场也增加了监管风险。杜晓曦说,中药材的毒性情况越来越复杂,随着暴露物质、给药途径的改变,无毒的药材可能也会变成有毒。中药材讲究道地药材,药材的产地不同,它的特性也会明显不同,比如杭州的麦冬叶子含黄酮最高,而四川产的麦冬果实含多糖最高;滇西乌头的毒性是川乌头的8倍。制备工艺的不同也会影响到特性,比如三七醇提出来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皂苷类化合物,而水提可得到多糖。她还提到,现在一些企业在用植物提取物做药,但是在药物风险方面不能认为药材无毒,它的提取物或有效成分就安全,反之也不能倒推。
因此,杜晓曦建议医疗机构和制药企业开展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及时反馈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数据,主动修订药品说明书,以提高中药使用的安全性。
本次会议由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药学杂志》、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承办。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1-24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