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13-10-22 10:52:24 热度:762
——中国援外医疗队铸就友谊丰碑
本报记者 牛瑞飞
蔡华伟制图
10月11日,中国医疗队驻恩图曼友谊医院泌尿科医生李旭东为苏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本报记者 吴文斌摄
8月17日,在也门萨那,中国眼科专家组张劲松教授为也门患者检查眼睛。新华社发
2002年,中国第十八批援几内亚医疗队医生马雪为当地病人实施麻醉。马 雪提供
2013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50周年。50年来,中国先后向亚、非、拉、欧和大洋洲的6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过援外医疗队,累计派出医疗队员约2.3万人次,诊治患者2.7亿人次。中国援外医疗队获得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的热烈欢迎和广泛赞扬,被誉为“南南合作的典范”,医疗队员们被称为友好使者和“穿着白大褂的外交官”
去非洲援外医疗,对所有医疗队队员而言,都意味着巨大的奉献和牺牲
1963年,中国第一支援外医疗队赴阿尔及利亚,开创了中国对非卫生援助的历史。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政府为许多受援国家无偿派遣了医疗队,援建了上百所医院,赠送了大批医疗设备和药品,缓解了许多国家缺医少药的局面,特别是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之后,中国为非洲援建了30所现代化医院,为30个疟疾防治中心援建了疟疾诊断实验室,捐赠了大批抗疟药品。我国向27个非洲国家派出了疟疾防治专家组,专家组的疾病防治工作提升了非洲许多国家的医疗技术水平。
中国政府多年来通过正规教育为发展中国家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医生,他们中许多人成为优秀的医疗专家和卫生事业的管理人才。2003年迄今,中国每年举办数十期卫生领域的援外人力资源培训班,邀请数百名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卫生人员来华培训。
2008年12月,几内亚共和国驻华大使马马迪·迪亚雷表示:“卫生领域的合作,是长远友谊之路上的第一座坚实的丰碑。”
去非洲援外医疗,对所有医疗队队员而言,都意味着巨大的奉献和牺牲。他们要面对的,不仅是完全陌生的生活环境,还有医疗设施简陋、药品和治疗器械短缺,传染疾病横行,甚至战乱的威胁。
2002—2004年,以北京朝阳医院为主体的第十八批援几内亚医疗队来到几内亚开展工作。10年过去了,回忆起在遥远非洲工作的点点滴滴,朝阳医院的马雪和张岑山两位医生依然记忆犹新。虽然去之前队员们都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当真正踏上几内亚土地的时候,当地贫穷、落后、缺医少药的现实状况还是大大超出了大家的想象。天气湿热,蚊虫横行,驻地空调基本瘫痪,通讯不畅,旱季停水停电、伤寒、疟疾肆虐……面临困境,队长张岑山——一位50后骨科医生,在通讯设施、伙食安排、住宿条件等方面没少花心思。为了能让队员安心工作,他想办法安装了网络设备,方便了队员和家人的联系;整修了宿舍楼,为每个房间配置了独立卫生间、安装了新空调。因为操劳,两年多的援外工作让他瘦了40多斤。
医疗队队员马雪医生讲述了一段真实的经历:2003年,一位在太平洋海域作业的中国海员在船上出现数次呼吸困难、晕厥的危险情况。听说驻扎在几内亚的中国医疗队医术高超,他专程赶到大西洋区域的几内亚,找医疗队寻求诊治。由于当地医疗条件太差,中国远洋总公司特别委托驻几内亚医疗队选派有经验的医生护送患者回国治疗。为了挽救这位同胞的生命,医疗队反复商榷,决定派有急救经验的麻醉医师马雪完成转运任务。不幸的是,就在回国的前一天,患者突发窒息,做了紧急气管插管。于是这位年轻女医生带着满身管子(气管插管、鼻饲管、尿管、静脉输液管)的重症患者踏上了万里送患的艰苦旅程。几十小时的飞行,马医生不敢合眼,因为飞机上空气干燥,气管插管的患者随时需要吸痰、湿化气道,防止痰液干燥阻塞气道出现危险;另外,患者神志清醒,气管插管非常痛苦。患者不能说话,马医生就一遍又一遍地在纸上写下“咱们回家、回家……”,以此鼓励同胞。事情虽然已经过去整整10年了,马医生提及此事时还是数度哽咽。
“他们或许不会记得医生们的样子和名字,但是他们会记得中国,会记得中国人的笑脸和真心”
北京世纪坛医院医生廉东波2008年来到几内亚。廉医生讲了一个故事,一位叫迪亚鲁的老人,右小腿长了一个拳头大的肿瘤,压迫神经,疼得走路一瘸一拐。后来,他得知中国医疗队的医生好,就上门求助。看到老人渴望的眼神,医疗队决定免费为老人切除肿瘤。术后,老人眼含热泪说:“虽然我没有钱,但我会每天为你们祈祷,愿真主保佑你们!”为了表彰和感谢这些在几内亚无私奉献的中国白衣天使,几内亚为第二十一批医疗队拍摄了电视专题片《天使的心愿》,当年曾在几内亚国家电视台黄金时段反复播放。
曾经三赴非洲参加援非医疗任务的北京天坛医院针灸科医生曲梅动情地说:“三赴几内亚,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磨灭的印记,真正让我懂得了医者仁心是什么意思,也让我懂得了患者发自心底的尊敬,发自心底的感恩才是对医生最大的褒奖。我想,对于几内亚人民来说,中国医疗队是健康的守护神,他们或许不会记得医生们的样子和名字,但是他们会记得中国,会记得中国人的笑脸和真心!”
金文伟来自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他四度参加了援中非医疗队,两次担任队长。先后获得中非总统签发的“军官荣誉勋章”、“指挥官荣誉勋章”、“共和国总统勋章”、“共和国功勋勋章”。他率领的医疗队承担了中非总统、议长、总理、部长等高层保健任务, 受到中非领导人多次赞赏。
乔世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副主任医师,1990年至2012年他先后参加中国援尼日尔和援科摩罗共6批医疗队,为非洲人民服务长达12年。
中医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宝库之一,广受受援国群众欢迎。目前,在42个国家的援外医疗队中有中医在开展工作,特别是针灸和按摩这两项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培养更多的当地中医人才,也成为援外医疗队的一项重要任务。江西省中医院的许金水医生在突尼斯工作期间,充分利用个人的法语优势和专业知识,独立承担法语针灸教学的任务,总共完成了800余学时的理论及临床教学任务,指导和帮助所有学员完成了毕业论文设计和答辩,培养了大量中医人才。
中国医生在受援国的先进事迹还有很多……援外医疗队肩负着国家使命,他们远离祖国亲人,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全心全意为受援国人民服务。他们不仅防治传染病、常见病和多发病,而且为受援国引进了心脏外科、肿瘤摘除、断肢再植等高精尖医学临床技术,同时将针灸、推拿等中国传统医药以及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带到这些国家。他们通过临床带教、学术讲座等各种形式,为受援国培训了大批医务人员,留下了一支“不走的中国医疗队”。援外医疗队为促进受援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发展中国家人民健康水平做出了杰出贡献,得到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的热烈欢迎和广泛赞扬,被誉为“南南合作的典范”,医疗队员们被称为友好使者和“穿着白大褂的外交官”。
2013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中非部长级卫生合作发展会议,为今后的援外医疗提出了新的目标,包括促进医疗机构间的对口交流与合作,建立卫生领域联合研究实验室,支持建立卫生信息系统,支持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加强双方在全球卫生事务中开展包括联合研究在内的协调和相互支持等。
版式设计:刘 慧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0-27
2024-10-24
2024-10-23
2024-10-19
2024-10-18
202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