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专家讲堂:痛经辨治 首重三要素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10-19 13:12:14 热度:977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王金亮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多在妇人经行之际或经行前后而发,以少腹或小腹疼痛为主症,中医称之为“经行腹痛”。笔者临症每遇痛经常首先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情志等因素辨证施治,而获良效。
  痛经与年龄
  女子初潮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室女肾气初盛,冲任功能尚未协调,经来常见小腹胀满疼痛,加之对初潮月经的恐惧心理,多病初在气。故治疗之初应给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使其了解月经的生理现象。治之大法常以理气为先,常用《济阴纲目》乌药汤:乌药、香附、当归、木香、甘草,适加砂仁、元胡、枳壳;有寒者加吴茱萸、炮姜,患者药后常见肠鸣矢气,腹痛随之缓解,一般通过2-3个周期治疗即可痊愈。
  婚后育龄妇女  因房室、胎产、哺乳、流产等因素,最多损伤气血,肝肾不足,冲任失调或有感染致生殖器炎症等,造成经血排泄不畅而致痛经,临床上气血两虚者方用八珍汤加桂枝、吴茱萸;肝肾不足者用《傅青主女科》调肝汤,炒山药、阿胶、当归、炒白芍、山茱萸、巴戟天、甘草;湿热侵袭者用解毒汤:银花、连翘、红藤、败酱草、丹皮、栀子、赤芍、桃仁、元胡、没药、川楝子;气滞血瘀者,用《景岳全书》通瘀煎:当归、红花、山楂、香附、乌药、青皮、木香、泽泻,加失笑散;冲任虚寒小腹冷痛者用金匮肾气汤加仙灵脾、菟丝子、鹿角霜。
  更年期妇女  乃《素问》所说“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肾气渐衰,阴阳失去平衡,易致月经紊乱,若患痛经应注意有无生殖系器质性病变,如肿瘤等。如见湿热证者,治以解毒汤加减;有癥瘕者,气滞者症见胀痛无定所,下腹痞块,时聚时散,当以行气导滞止痛,方用《济生方》大七气汤:三棱、莪术、青皮、官桂、益智仁、香附、桔梗、陈皮、藿香;血瘀者,疼痛拒按,色紫块下,治当破血行气止痛,膈下逐瘀汤加减:桃仁、丹皮、赤芍、乌药、元胡、当归、川芎、五灵脂、红花、枳壳、香附、甘草,加莪术、丹参;如形体肥胖,少腹痛者,治以行气化痰,苍术导痰丸主之:苍术、香附、陈皮、茯苓、枳壳、天南星、半夏、川芎、神曲、滑石粉、生姜。
  痛经与体质
  《素问·卫气失常》云:“必先别其三形,血之多少,气之清浊,而后调之,治无失常经。”按体质论治是中医治疗的一大特色,痛经之治亦然。临床上,体质虚弱,易受风邪为病之气虚证,调经之时酌加黄芪、焦白术、桂枝等品;易感寒为病者为阳气素虚,可加入细辛、吴茱萸、附子、仙灵脾等药;易热为病者多素体阴虚,调经中酌加石斛、沙参、玉竹、生地、麦冬;易便溏者,属脾胃虚弱体质,酌加党参、焦白术、云苓、山药;易劳伤者,中气必损,酌加党参、生黄芪、大枣、甘草。
  痛经与精神因素
  《诗经》云:“女子善怀”,亦为历代医家所常道。由于精神及情绪刺激,致肝气郁结,肝火上炎,或肝胃不和皆可“因郁致病”。然而痛经久治不愈,也可引起情绪变化,而有紧张、忧郁、易怒等现象,即为“因病致郁”,《素问·举痛论》云:“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灵枢·百病始生篇》也云:“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所以,痛经的治疗要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以助药石之效。《灵枢·师传篇》云:“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病人的情志和思想上的问题解决了,则疾病也易于向愈。在药物方面,香附、柴胡、乌药、枳壳等均可理气开郁,可常用之。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