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河南医疗新规:看病得点“灯泡”?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13-10-16 07:47:48 热度:841

男医生不能单独诊查女患者

对话人:本报记者 王汉超

河南省卫生厅医政处处长 田常俊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 徐广立
南京大学公共卫生管理与医疗保障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顾 海

  【新闻背景】
  近日,河南省卫生厅制订出台《河南省医疗系统“以病人为中心”优质服务60条》。其中,第十八条规定:男性医务人员为女性患者进行诊查时,须有护士或家属陪伴,引来热议。医患之间搞“第三人在场”,有无必要?
  
  【核心观点】
  卫生部门:目的是保护患者隐私。
  医生:对医患双方都是保护。
  专家:这项规定没必要。
  
  一 问  规定有何初衷
  确实有过纠纷 过去也规定过
  记者:“男医生不能独诊女患者”出发点是什么呢?有没有相关的依据?
  田常俊:之所以出台这样的规定,是依法执业的要求,也是人性化服务的要求,目的是保护患者隐私,让老百姓就医更加有尊严。
  在我国1998年实施的医师法中,就有关于保护病人隐私的条款。原卫生部在2012年颁布的医务人员服务规范中,也有关于隐私保护的要求。
  河南关于“男医生不能独诊女患者”的规定最早出现在2007年出台的《河南省医务人员规范服务守则》。在其第三章执业规范中就有“男性医务人员为女性患者检查时,注意保护隐私,有护士或家属陪伴”这样的规定。
  在实际的医疗服务中,确实发生过一些纠纷,因此这个规定也是从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记者:是不是以后所有涉及男医生、女患者的诊查都要第三方在场?
  田常俊:一般我们给大家解释的是,在检查隐私部位的时候,比如说乳腺、下腹部等部位时要严格执行,常规的听诊没有必要。
  不能单独接诊这一条,现在已经执行了,从反馈上来的信息来看,相当一部分反映都是拥护的。
  目前,医政处表示还没有接到对此规定的意见,但是在实施当中,对隐私保护的具体操作会有什么看法,还得实施一段才能去评估。
  二 问  医生如何看待
  避免各说各理 保护医患双方
  记者:这样的规定,医生如何看待?
  徐广立:医生这个职业中,男性占的比例很大。患者中,尤其是妇产科,面对的都是女同志,男大夫为她们做身体检查的情况不可避免。
  不单独接诊女患者这样的规定早就不新鲜了。我1995年上医科大学时,就讲到过接诊“异性患者”的相关规范。可能过去没有严格加以强调。随着社会发展,环境因素的复杂,我认为,卫生厅有必要强化、细化一下相关规定。  
  记者:实际操作中,有发生过这方面的纠纷吗?
  徐广立:如果这个事情处理不好,轻的造成不愉快,对患者的心理伤害,严重的就可能构成医患纠纷。
  我有个同事,女患者和他产生医患纠纷,闹到最后,干脆说他检查时“非礼”,令他百口莫辩。因为没有人在场,双方各说各理。所以第三人在场,对双方都是一种保护。 
  记者:这样的规定会否加剧医患之间的猜疑,不信任?
  徐广立:我想不仅不会加剧,还会减缓。因为第三人在场,增加了患者安全感。护士的专业陪护,也可以减少患者的不适。
  三 问  专家怎样评价
  出发点是挺好 但是没有必要
  记者:您如何看待此项规定?
  顾海:这是医患之间不信任的表现。部分医生的职业道德败坏,导致了一些不良事件的出现,促成了这项规定的出台。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媒体报道的不良事件只是极端案例,绝大多数的医生都是品行端正的。  
  记者:部分网友认为,这项规定“小题大做”,您怎么看?
  顾海:我也觉得这项规定是没必要的。首先,这会让医生觉得不受尊重,而且畏手畏脚。其次,这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量。另外应该如何陪同、陪同到什么程度,也尚无细则规定。第三,如果有些病人不愿意人陪呢?强制第三方在场是否从另一种层面上也侵犯了患者的隐私?  
  记者:如何看待这项规定的实施前景?是否能避免某些医生行为不端?
  顾海:这项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预期效果如何,我抱不太乐观的态度。行政手段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如果真有医生想干坏事,那么自然有空子可以钻。
  解决此类纠纷的根本是通过教育来提高医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加强行业自律。当然,也应该出台更为严格的处罚措施,例如开除或者吊销医生执照等,加强威慑力。
  (人民网徐驰、实习生罗紫茜参与采写)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