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13-09-27 07:48:24 热度:898
编制在县城医院,上班在乡镇卫生院,解决后顾之忧
本报记者 王君平
今年第二批考取屏边乡卫生院的护士冯婷在为病人输液。张忠银摄
【开栏的话】
基层医疗资源不足,亟待补齐短板。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卫生人才、管理和技术等要素的整合和流动,是一个不错的思路。
今天开始,本版推出专栏“医疗资源怎么沉下去”,探讨怎样促使医疗资源沉下来、用得好、效果佳。
公招3个岗位,30多人报名,其中不乏来自邻县及外省的医学毕业生。而一年前,四川省屏山县新安镇卫生院对外公招临床、药剂、护理人员,无一人前往报名。这样的变化,得益于屏山县卫生人事管理创新。
近日,记者随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来到屏山县调研采访。屏山县全国首创的“身份留人”人事制度改革,打破了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留不住的困境,为解决“基层医生荒”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乡村医生有多缺
“当初和我一起到镇卫生院的15个人,辞的辞,走的走,最后只剩5个人,却要为中都镇5万名群众提供服务,困难可想而知。”在中都镇卫生院工作了18年的医生向伟说。
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短缺是普遍性的问题,地处川南山区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屏山县更是如此。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严重紧缺,已成为制约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根据有关办法,每1000名农业户籍人口要配备1—1.5名医务人员,每个乡镇卫生院编制不少于8名。截至2012年底,屏山县15个乡镇卫生院编制总数268人,实际在编人员147人,空编率高达45%。屏边彝族乡卫生院长期以来更是仅有院长一人具备执业资格,目前院长面临退休,卫生院几乎到了要关门的境地。
“乡镇卫生院很久没有分来毕业生了。”在向伟的记忆中,最近的一次是1998年。从宜宾市卫生学校分来的那名女学生,已经调到县新农合办公室。
由于人手不足,大多数卫生院不得不临时聘用人员来补充,专业技术队伍很不稳定。尽管全县临聘人员235人,而10人以下的卫生院仍然有9个。
“基层医疗设备条件差,医生水平低,自然得不到群众信赖。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综合治理,补偿政策、投入政策、人才引进等政策配套。”屏山县卫生局局长张崇宾说。
为乡镇卫生院留住人,宜宾市卫生局局长李德勋的办法是“身份留人”。既然固定的乡镇卫生院编制会让基层医务人员担心一辈子都工作、生活在偏远贫困乡镇,没有发展空间,何不打破这种人事管理体制,实行“身份留人”?尽管在乡镇卫生院工作,却是县城医院的人;尽管是县城医院的人,却先要在乡镇卫生院工作。身份留人,通过身份的变换,执业场所的变换,巧妙解决卫生院留不住人的难题。
编制难题怎么办
按编制办的要求,乡镇卫生院要招1人,招录比要达到1∶3。以往,报名的人太少,凑不到规定的人数,没达到比例就不能进行考试。不要说是招医生,连考试的机会都没有,乡镇卫生院的编制就白白作废了。
如何避免编制的浪费呢?经过多次调研、讨论、论证,今年3月,新的政策正式出台:把乡镇卫生院空缺编制统一上挂县级医疗机构,以县级医疗机构派驻乡镇卫生院人员的方式,公招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待达到最低服务年限5年后,优秀人员可直接回到县级医疗机构工作。
有了“身份留人”这个好制度,如何用好呢?实现县乡村一体化,建立医联体实体化运作机制。屏山县常务副县长石进介绍,将全县3个县级医疗机构和15个乡镇卫生院组建成4个片区医院,由3个县级医疗机构和1个区域次中心卫生院分别作为牵头医院,负责片区内所有公办医疗机构人、财、物的统一管理,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人员由牵头医院根据片区内各医疗机构实际需要统一调配。
以身份留人为突破口,探索消除人事管理体制上的障碍,实现“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实行管理权归医联体,监督权归卫生部门,考核权归一体化改革办公室的运作模式。石进说:“以身份留人,打通城乡卫生人才、技术和管理的垂直通道,实现医疗卫生人才、设备等资源要素的合理整合和有序流动,促进城乡医疗卫生资源的均衡分布,真正解决群众看病难的实际问题。”
张崇宾说,在大医院可能需要本科学历,在卫生院大专学历就够了。公开招录放宽年龄、资质条件,让更多人参与公开招考。公开选用计划由县编委提前下达,确保他们参加每年首期双选会,并当场签订协议。招录人员统一调配,分到各个卫生院,用活用够现有编制。到2015年,编制使用率将超过85%。
今年,屏山县第一次计划公招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68人,实际招聘34人;第二次计划公招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34人,报名人数为155人,实聘人数比达90%以上,扭转了往年公招乡镇医务人员无人问津的局面。
后顾之忧如何解
太平乡农民郑佳明不慎摔伤,乡卫生院的姚明芳医生给他进行清创缝合,现在恢复得很好。姚明芳是太平乡卫生院唯一的全科医生,负责14个行政村1.5万人的医疗服务。
“如果当时我不在,郑佳明只能再坐40分钟车赶到镇医院缝合,那样不但会造成流血过多,而且还有感染的危险。”姚明芳对记者说:“虽然有的病我无法解决,但我可以用我的知识指点乡亲们看病走捷径,避免走弯路。”
在屏山县大乘镇中心卫生院,记者见到了今年第一批公开招录的刘洋,33岁的刘洋刚刚到屏边彝族乡卫生院上班10多天。之前他在屏山县锦屏镇做个体医生。
“以前不愿考乡卫生院是因为待遇差,没保险,一月工资只有1000多元,还不能调动工作。”刘洋说,“现在我的编制在县级医疗机构,拿绩效工资,每月能挣四五千,比开诊所好。”刘洋争取进县医院,考虑的是县医院的收入高,专业技能发展机会更多。
张崇宾说,在职人员工资按编制数预算,对边远艰苦乡镇卫生院实施差异性补助。县财政出资350万元设立专项贴息和边远乡镇补助专项资金,让医务人员在工资保障上吃定心丸。
牵头医院每年集中开展3次以上的专题培训,提高和规范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诊疗水平。同时,卫生院安排一定数量的医务人员包括乡村医生到县医院学习技术。
张崇宾介绍,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在助理医务人员资格满5年、取得医师资质后可以到县级医疗机构工作,由县卫生一体化办公室统一调配,打通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上升通道。而对于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职称晋升制度,张崇宾表示,有关部门正在加紧制订。
畅通的上升渠道,激发了他们提高业务技术水平的积极性。姚明芳表示,过去在乡卫生院,年龄过了40岁就不想考什么试学什么了,现在感觉更想拼搏了。
石进说,屏山县以“身份留人”为突破口,解决基层医生荒的难题。在此基础上,统筹城乡医疗服务一体化,着力消除“看病难”;统筹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大力破解“看病贵”;统筹医务人员管理一体化,杜绝病人“无人看”;统筹医务人员教育培训一体化,切实保障“看好病”。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4-10
2025-04-10
2025-03-27
2025-03-25
2025-03-23
202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