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俯首听民意 抬头谋创新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09-26 09:35:29 热度:1235

——访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周泽甫

本报记者  崔  芳  通讯员  曹牡华

周泽甫院长在呼吸内科查房。

该院引进全市首台德国西门子大型C臂。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总院。

  襟江带湖,背倚庐山,三江之口,七省通衢。作为内陆重点开放城市的九江,地处赣、鄂、皖三省交界,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交通、旅游资源,更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承担着本地和周边省份辐射范围内群众的医疗保健重任。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无疑是这份重任的主要担当者。如何激发起这家具有百年历史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创新的活力、奋进的动力、发展的潜力?掌门人周泽甫有着深刻的思索和切实的变革。
  定目标
  只存高远 因地制宜
  两年前刚接手九江一医院院长一职时,周泽甫被该市领导叫去谈医院发展思路。“我向领导报告,九江一医院的建设目标,就是用3~5年时间,达到省级医疗技术水平,建成赣鄂皖三省交界区域医疗中心。”对于周泽甫来说,这不是一个贸然的想法,更不是应付上级的口号,而是他基于多年三甲医院院长经验和对该院潜心调研、深入思考得出的结论。
  在执掌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前,周泽甫在同一座城市的另一家医院——九江市中医院当院长,并亲手缔造了该院的发展奇迹。在9年时间里,该院从原来的门可罗雀、竞争力差、人心涣散的窘境一举发展成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国家青年文明号”,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称为“九江现象”。
  对于这样的成绩,周泽甫的经验是面对现实,多座谈、走访、聆听、分析,找出发展症结,了解医生、患者的真实期待,树立合乎医院特色的发展目标,扩宽强院之路。总结起来,就是“俯首听民意,抬头谋创新”。
  基于这样的经验,走马上任之初,周泽甫马不停蹄地同基层干部、普通职工见面,到临床、科室、病人中间去了解情况和调查研究。
  周泽甫分析,有着120年建院史的九江一医院历史积淀深厚、群众基础好,不但在本市500万人口中,甚至在整个周边三省交界区域1000多万群众中都有着良好的口碑。患者信任该院,希望它能发展成该区域的医疗中心。其次,该院是九江市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设备全且技术精、水准高,具备满足群众期待、实现更大跨越的实力和基础。
  “有更高的目标,才有更强的动力,做出更好的成效。”在全院职工代表大会上,周泽甫向九江一医院人展示发展雄心,鼓舞发展士气。
  留人才
  多管齐下 体现价值
  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首先要实现诊疗水平、科室建设的跨越式发展,而人才是其中的关键和突破口。周泽甫紧紧抓住了这个突破口。
  “当时,人才建设方面面临的最严峻问题是,一大批临床一线的技术和业务骨干成长起来,而科室领导岗位有限,熬不出头,大家积极性受到影响。”摆在周泽甫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如何留住这些中青年力量。
  经过缜密思考和充分准备,院长周泽甫开始大刀阔斧改革,建立起了主诊医师制度,把科主任从繁杂的医疗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精力思考科室发展,参与危重疑难病会诊和治疗指导,从事科研教学工作。临床上许多有能力、有技术的医生走上主诊岗位,体现了自身的价值,工作热情高涨,纷纷开发新技术、新项目,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在主诊医师制实行的同时,周泽甫还制定出全面、完善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他提出,要“引进急需人才,储备未来人才,重奖有功人才,打造现有人才”。对内,加大力度培养在职人员,在他到任一年多时间里就有2人在职读博,近百人在职读硕,送出30多名医务人员到华西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国家级名流医院进修和培训,相关费用医院予以报销。医院还出台政策,鼓励员工在职考学历、写论文、搞科研,仅2012年就有26项课题获省市立项,12项课题获奖,发表论文143篇。对外,为了加快引进人才,周泽甫亲自向上级有关部门陈情,争取到101名绿色通道指标,用于引进博士等高级人才,今年就同40名博、硕人才签订了引进协议。
  强学科
  搭好平台 细化管理
  医院的管理,就像指挥千军万马驰骋沙场,要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除了有一群好兵、一位好主帅“两头硬”外,链接两头的桥梁——队伍建设也至关重要。“主帅”周泽甫深谙这一道理。于是,学科建设起步了。
  “我的思路是,定好目标、搭好平台、搞好服务。”周泽甫解释,科室建设要结合原有各科基础突破重点,成熟一个,打造、推出一个。“目前,心血管科、泌尿科、肝胆科等强势科室都已经崭露头角。”
  为给科室发展搭好平台,他多次同班子其他领导一起跑省会,争取成为了南昌大学附属医院。在此平台上,医务人员搞科研、攻难关更有作为。在已有4个省市共建重点学科基础上,周泽甫要求每年都要有1~2个学科进入省市共建行列。目前,该院不仅是卫生计生委县级抗感染培训基地、省卫生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泌尿外科、普外科、骨科和耳鼻喉科还是卫生计生委内镜与微创医学培训基地。仅2012年一年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0余项,大多在该院是首次开展,其中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肿瘤剜除术达国内先进水平,主动脉内覆膜支架植入术、二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三尖瓣成形+主动脉瓣环扩大术达省内先进水平……
  为给一线医务人员搞好服务,“大管家”周泽甫在观察、倾听、思考过程中不断细化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必依,是我们的目标。只有各司其职,才能凝聚最大合力。”为此,周泽甫组建了专门班子,对原有的规章制度及人员职责进行了全面梳理和论证,结合医院发展的需要,重新修订、完善和印发了《规章制度汇编》、《人员职责汇编》。
  惠民生
  贴心仁爱 热心公益
  在“打铁先要自身硬”之后,周泽甫将倾听的耳朵俯向广大患者,为给老百姓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成立了入院接待处,组织编写《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专科特色技术简介》手册,重点介绍该院分科、特色及各科专家特长、坐诊时间甚至手机号,附带医院便民优惠措施、免费就诊班车情况等,无偿分发到全市户籍家庭。
  为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医院在该市电视台开辟《生命活水健康谈》,安排专家为城乡居民讲解健康宣教知识。暑期,为让孩子们新学期有个明亮清晰的学习氛围,医院又启动“中小学生视力干预工程”,面向全市征集1000名中小学生免费进行视力检查并建立视力健康档案,还为贫困家庭学生免费配镜……
  九江是旅游城市,大量外地游客的卫生保健工作也非常重要,对此该院想的、做得都很贴心,长期在长途汽车站等交通枢纽出口处设立就诊接待服务站,除了完全免费为外来乘客提供测量血压、发放防暑降温和防晕车等应急药品、发放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材料、提供临时应急诊疗外,这些站点还提供相关就诊指导,并安排就诊直通车免费护送有需要的病人快速就诊、住院等。
  78岁家住九江开发区向阳街道双塔村的农民陈凤琴大娘,前段时间因胸闷、胸痛到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冠心病,前降支闭塞,左主干狭窄。放了支架后,陈大娘一周后康复住院。由于入院时没交钱,由医院垫付,陈大娘出院时只支付新农合的自付部分,连夸医院“有人情味儿”。类似陈大娘这样的例子,在该院多达近2000例。据介绍,周泽甫同新农合病人打交道过程中,在了解到一部分病人因为家庭困难或子女在外,突然生病筹不到足够的住院押金而延误治疗后,立即派出人员赴外地取经,率先在江西省推出了“先看病后付费”服务,凡新农合病人到该院住院治疗,只需提供相关有效证件并同医院签订一份费用结算协议,即可零付费入院。
  “可能因为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周院长对基层农民的就医问题特别感同身受,很重视。”医院职工说。周泽甫上任后多次带领扶贫工作队到扶贫点调研,为村建捐款,为特困户送医送药、送粮油。在他的亲自部署和安排下,医院每年为特困户病人减免医疗费,仅去年一年即达40余万元。医院还先后与周边的安徽省东至县、宿松县、湖北省黄梅县等实现跨区域新农合直报,大大方便了参合农民就诊。
  “我们是人民医院,因此,必须从感情上、制度上自觉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对于上述做法,周泽甫这样解释。
  支帮扶
  积极开拓 担起责任
  采访中,曾担任过九江市德安县卫生局局长的周泽甫多次谈到社会责任。有过卫生行政管理经历的他,显然对医疗机构的社会责任有着更深的理解。“医疗机构不能只盯着医疗服务,只想着自身做大做强,还要多从卫生、医改的全局想问题。”周泽甫说。
  为此,医院同10家县区级医院和5家乡镇卫生院建立了远程会诊,当地有危重病人可直接通过网络联系该院专家会诊并提出治疗意见,深受患者好评。最近,他又同19家县级医院成立了医疗联合体,在人才交流、技术协作、转诊会诊、学术交流、设备维护等方面开展合作,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路子。
  “技术上,我们定期派专家到协作成员单位参与门诊、查房、手术、会诊,进行全面医教研带教;资源上,向协作成员单位开放大型设备检查项目,患者可在这些单位预约我院检查;凡各成员单位向我院转入急重症病人一律开通绿色通道,待病情缓解后再转回当地后续治疗、康复。”周泽甫说,协作医院人员进修培训,培训费、食宿全免。
  如今的周泽甫,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但对他来说,有事干,干实事、有意义的事,是一种乐趣。他不能也不愿停下脚步,在他的日程表中还有很多等他满足的“民意”:加紧推进保健大楼建设进程,确保今秋投入使用;为各临床科室如期在总院开设门诊制定周密的方案;抓紧推进新建外科综合大楼项目的设计和开工;若干年后,争取再建一栋内科大楼,让患者不再看病难、入院难……“我得抓紧了!”周泽甫笑着说。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