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中风康复6大误区 重治疗过程忽视护理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2013-09-23 23:07:27 热度:455

本报记者 衣晓峰

  中风常见于中老年人,多数患者遗留肢体瘫痪、口眼歪斜、言语笨拙、认知障碍、吞咽困难、感觉异常等问题,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能力,给病人和家属带来痛苦。
  对此,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二科主任滕秀英教授表示,及时科学的康复干预,可减轻或消除中风病人的功能障碍,有效提高生存质量。但当前不少患者及其家属对中风后康复治疗存在种种认识误区,致使病情加重,因此走出以下误区迫在眉睫。
  重药物治疗,忽视康复
  很多患者康复意识不强,认为打针吃药就能恢复,事实并非如此。急性期的药物治疗可稳定病情,但没有什么药物能对中风后康复起直接作用,康复手段是中风后遗症最有效的医治方法。中风后的各种功能障碍,如肢体瘫痪、吞咽困难、认知障碍、感觉异常、二便失禁等均需相应的康复对策,若不进行康复干预,其各种功能障碍非但无法恢复,反而还会出现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肌肉及关节挛缩、体位性低血压、心肺功能减退,甚至带来终身残疾。
  急性期不宜康复治疗
  不少中风病人及其家属认为,康复治疗要从神经内科出院后开始,对急性期康复重视不够或知之甚少。实际上,中风康复越早进行,患者的恢复情况就会越好。中风病人功能的恢复在发病后数天开始,1个月内为急性期,也是康复的黄金期,3个月内为恢复最佳时期。急性期积极地投入康复训练能最大限度地恢复其运动功能,明显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若1个月后才开始康复治疗,效果会降低,若1年后开始,恢复的速度和康复效果更是大打折扣。
  短期康复无效,不再坚持
  患者和家属盼望早日康复,在短时间内未看到显著的疗效时,就认为康复没有效果,因而失去信心而终止治疗。其实,中风后康复是个缓慢的过程,至少要1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有显著恢复。发病1~3个月内为恢复最佳期,6个月后肢体的恢复相对减慢,但语言、认知等功能在2年内仍有进一步改善的可能。对发病超过半年乃至1年以上仍不能完全恢复的,针灸、推拿、按摩配合康复训练后自理能力仍可提高。
  重肢体活动,轻视其他
  中风患者大多会遗留肢体活动障碍,人们往往关注于此而忽视其他问题,如心理、语言、感觉等。中风患者遗留多种障碍,精神打击很大,可能出现多种心理问题,轻者影响康复效果,重者危及生命。关注这个群体的心理问题,对应心理疏导,对整体康复是非常必要的;有些病人想说说不出来或不能听懂别人所说的话,这种语言障碍十分影响交流,需要采取相应的语言训练;对于发病后遗留有肢体麻木或烧灼样、针刺样感觉的患者,缺少正常的感觉功能,会阻碍其运动功能的恢复,可采用针灸、按摩等手法,促进感觉恢复。
  训练强度越大越好
  许多家属希望患者能早日康复,积极帮助其进行康复训练。但训练太过或不当,无法达到平衡与和谐,不仅不能早日康复,还会带给病人更大的痛苦,拖延康复。需要提醒的是,在患病早期,患者肌肉松弛,被动活动关节过度或时间过长易而造成关节周围肌肉、肌腱等软组织损伤,形成慢性炎症和粘连,甚至引起关节脱位和骨折,从而“雪上加霜”。同时,有些病人家属盲目训练,如一味训练上肢的拉力、过早练习行走等,诱发或加重了肌肉的痉挛,造成肩下垂、划圈步态等,使整个恢复过程停滞,严重影响正常运动功能的恢复。
  重治疗过程,忽视护理
  对中风病人,正确的护理很重要。人们经常能见到肢体摆放不到位、不能按时翻身扣背、喂食不当等问题。良好的肢位摆放可预防和缓解痉挛、保护肢体关节,若放置有误,患者处于不良体位,可造成关节僵硬。对于长期卧床者,按时翻身扣背至关重要,护理不当会产生褥疮和肺感染,不利于康复。饮水呛咳者进食宜缓慢,防止出现误吸而造成吸入性肺炎。
  滕秀英表示,中风后康复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需要患方及家属的密切配合才能收到好的疗效。走出认识误区,按照恢复规律循序渐进,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