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创新思维 向精细化管理转身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09-12 22:01:24 热度:986

——记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院长刘吉祥

□贾 凡□

  他是一位学者,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有十余项新技术、新项目填补省、市空白;2013年5月,《颅底疾病手术中的脑保护研究》项目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他更是一位医院管理专家,从创建学习型医院着手,形成“学习—持续改进—建立持续竞争优势”的良性循环,实现医院管理从粗放式到精细化的转换。在他的大力推动下,医院构建起6大学科中心,形成“名院、名校”往来圈,“名人、名家”顾问团,奠定了医疗服务的优势、强势地位,向打造区域医疗中心的发展愿景迈出坚实的一步。
  他,就是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院长刘吉祥。
  持之以恒,打造学习型医院
  “学习是进步的不竭动力,要把创建学习型医院当做持之以恒努力的目标。”刘吉祥要求全院职工改变思维模式,从树立“不是第一就是唯一”的医院文化理念开始,把学习与创新作为工作的核心理念。
  刘吉祥结合考核和薪酬体系,建立了一系列激励和约束机制:要求机关科室做到从本职工作出发,每周组织学习,查漏补缺,不断强化为临床服务的能力;临床科室定期召开病案质量专题会议,集中选出有代表性的病历进行交流,寻找改进措施,提升病历质量;定期抽取全院的归档病案,交由各临床科室主任进行互查,将在互查中发现的问题,形成《医疗质量简报》,进行全院通报;组织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医生构建了一支学习型专家团队,按专业、科室分批进行培训。
  在这种机制激励下,心内科建立了第一个覆盖全市的邯郸市急性心梗60分钟急救圈。急救圈以市第一医院为轴心、以60分钟车程为半径,覆盖邯郸13个县(区)。心内科专门成立6人介入小组,能立即确诊心肌梗死并做好抢救准备。
  邯郸市任何一个角落的急性心梗患者,都可以在1小时左右进行安全转运,在最短时间内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转危为安。神内科建立了邯郸市首家卒中中心,以卒中单元的管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规范化、个性化治疗,极大地提高了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
  神经外科在率先开展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后,又成功为87岁高龄患者实施开颅手术。生物治疗中心成功引进第四代生物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克服了以往手术、放疗、化疗三大传统治疗方式不彻底、易转移、副作用大等弊端。检验科发现了首例罕见的人类染色体异常核型。呼吸二科率先开展肺癌化疗前基因检测,填补了邯郸市一项医疗技术空白。普外三科首次运用胰腺空肠桥式吻合术成功救治胆管癌患者。耳鼻喉科独立完成一例经鼻内镜蝶窦通路垂体瘤摘除术等。邯郸市第一医院在不断学习中,始终走在医学科技的前沿,实现自我的不断超越。
  刘吉祥说,创建学习型医院,激励职工拓展学习领域,通过更新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挖掘个人潜能,把每个人的智慧凝结成全体医院职工的集体智慧,才能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实现患者满意、员工满意和社会满意的最终目标。
  从严务实, 实施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医院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精细化管理具有规范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和节约医疗成本等作用。因此,有效开展和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决定医院长久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医院实施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刘吉祥创新管理思维,从严务实,多措并举,避免了转型期的阵痛,实现医院精细化管理的软着陆,整体提升了医院服务水平。
  首先,他在现有3个院区全面完成信息管理系统、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医学检验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及社区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在办公自动化、医疗服务、预防保健、无线移动医疗、科研教学、远程医疗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建立起3个院区共享的数字化图书馆。
  其次,他进一步完善新技术项目、平均住院日、抗生素合理应用、甲级病案率、临床路径、药占比、手术分级、手术比例、核心制度、分级医师等为重点的10大考核制度,并对平均住院日、13项核心制度、医生分级、甲级病案率的考核作为重中之重进行考核。完善药品管理制度,实行管、采、用分开,将药占比、外购药比、抗生素管理使用等规定指标与相关科室奖金挂钩。严格药品的存贮管理,药房药品盘点存余量不得超过3天,实现条码化。
  他还针对医院行政管理,总结了3个公式:开会+不落实=零;布置工作+不检查=零;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落实。他要求,凡开会必须按照这3个公式进行。每次开会指定会议召集人按照3个公式督导,大幅提高了会议效率。医院做到凡是会议必有准备,树立了时间是最大成本的观念。
  着眼长远,打造区域品牌
  在重点学科建设中,刘吉祥按照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发展思路,对学科发展建设作出中长期规划。医院先后制定《关于加强医院重点学科建设的规定》、《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及奖惩》、《关于对科研、新技术新业务等项目进行专项奖励的规定》等一系列促进学科建设的文件,在全院营造鼓励学习、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医院坚持政策向重点学科倾斜、资金给重点学科投入、人才为重点学科培养的原则,对重点学科在政策上给予大力倾斜,在人才引进、设备购置、进修培训等各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先后为重点学科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送出去进修学习50余人次,引进博士、硕士200余人,使重点学科人员结构合理,主要设备配套,专业技术精湛,确保其优势地位。
  在人才培养上,医院积极探索与高校合作模式,建立医院合作联盟,形成“名院、名校”往来圈,“名人、名家”顾问团,借用外力引进技术、培育人才、促进科研。医院出台聘用任职、邀请任职、名誉任职的管理办法,以大胆聘用、开放的工作环境及高薪高酬的经济实力营造凝聚力和影响力。医院几乎所有临床科室都与北京、上海等地区的一流医院建立帮带关系,每年定期有上级医院的专家来院讲学坐诊,指导临床研究和学科建设,促使人才尽快成长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截至目前,医院共有省、市重点学科17个,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00余项,荣获市科技进步奖60项,获省科技厅科研立项10项,市科技局科研立项35项。发表论文论著1000余篇,承担省、市、厅级的科研课题,与上级医院合作参与的国家“十一五”科研计划,与世界卫生组织协作的科研项目研究26项。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