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市场纵览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园地 > 市场纵览
保健品大肆进攻减肥市场

来源:中国食品报 时间:2013-09-08 22:40:49 热度:665

建议:抬高门槛淘汰违规商家

  “三月不减肥,四月徒伤悲,五月路人雷,六月伴侣没,七月被晒黑,八月待室内,九月更加肥……”网上这则打油诗,道出了不少减肥人士的“心酸”。中投顾问发布的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肥胖者不断增加,肥胖患者已超过9000万。
  减肥市场成了各方瓜分的“香饽饽”,减肥产品蜂拥入市。
  乱象1
  宣称月减5公斤
  停止服药反变胖
  23岁的谭娟(化名)身高1.6米,体重57公斤。谭娟说,她今年6月本科毕业,去年下半年就开始找工作,但“微胖”的体型让她苦恼不已。
  “我是师范专业,现在应聘小学教师,不仅要看成绩、特长,还要看整体形象。”谭娟说,去年她就开始找工作,参加了几场小学教师的招聘会,简历、笔试都过了,可面试总被刷下来。“感觉就是太胖了才落选的……”谭娟认为,求职屡次“碰壁”让她都没了自信。
  为找到一份好工作,心急的谭娟决定服用减肥药。“3月份,我在朋友的推荐下,花不到200元网购了某种‘左旋肉碱’减肥产品,3大盒胶囊可服用两三个月,网店还送了几包桃花胶囊。”谭娟说,商家称产品无副作用,使用一个疗程可瘦5公斤左右,她欣喜若狂,收货当天就开始服用。
  到5月份,持续服用“左旋肉碱”的谭娟不仅没瘦,反而出现了心悸、头昏等不适感,于是她停止了服用。然而,让谭娟没想到的是,停止服药后,到7月她的体重增加到62公斤。“这下好了,没瘦成还胖了5公斤。”谭娟无奈地说。
  乱象2
  纯天然无副作用
  吃了头晕失眠
  与谭娟的遭遇差不多,25岁的张小姐也上了商家吹嘘“无副作用”的当。
  “我在药店买过不少减肥产品,但效果平平。”张小姐身高1.58米,体重却有60公斤。她说,她尝试过减肥胶囊、减肥茶等保健产品,确实瘦了3.5公斤,可代价是头晕、失眠和腹泻。“停止服用后,体重还反弹了。”张小姐说,这与工作人员吹嘘的“无副作用”、“绝不反弹”截然相反,让她对减肥产品失去了信心。
  在一家大型连锁药房,3名工作人员分别推荐了不同产品,并称“减肥效果好”、“价格很实惠”、“纯天然无副作用”……这些琳琅满目的“减肥”产品,价格在百元至千元不等。
  在一些药房里,除了极少数减肥药品外,还有减肥食品和减肥茶,不仅品类繁多,且都属于保健产品。
  乱象3
  药店卖200元
  产品“入院”涨9倍
  其实,这些减肥产品不仅纷纷进驻药店,美容院也成为其攻占市场的一个途径。
  一家美容院承诺,顾客最低花费1980元,可在两个月内最少减掉2.5千克。该美容院还制定了减肥方案:拔火罐搭配服用减肥产品。搭配的减肥产品是名为“甲壳素”的保健品,业内称为“粗纤维”,产品来自正规药店,无副作用,绝对可以放心使用。
  不过,在某大型连锁药房里,其所说的“甲壳素”,单价约为200元,这与美容院的价格相差9倍。
  去年,30岁的郑女士尝试到美容院减肥,一个疗程至少要花费近千元。“当时,美容院给我推荐了一些不知名的减肥产品。”郑女士说,她和朋友花800元买了减肥产品,结果体重不仅没减少,反而出现失眠心悸的情况,而她的朋友虽然1个月瘦了5公斤,但却数次昏倒。
  “到现在我都不知道美容院的减肥产品是什么。”郑女士说,美容院所售的减肥产品大多是全英文包装。
  原因
  “药准字”退市
  保健品趁机而入
  减肥市场变成保健品的“天下”,首先得益于“药准字”减肥产品退市。
  自2010年“曲美”退市至今,“药准字”减肥产品的空窗期已持续3年,而减肥市场巨大的空间让保健品敢于冒险。曾是曲美供货商的何女士说,在“曲美”退市后,“雅塑”成为惟一获批的非处方药产品,但由于消费者对类似产品已失去信任,于是众多被冠称“零副作用”的保健品趁机倾巢而出,瓜分减肥市场这块大蛋糕。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减肥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在中国,肥胖人群已突破9000万,肥胖症患者的增加速度已超过某些发达国家。近几年来,我国减肥产品多达千个以上,但绝大多数是保健品或功能食品。
  我国减肥市场庞大,但竞争也非常激烈。中投顾问的报告显示,2000多家国内中小医药、食品等企业在生产经营减肥产品,不少大型医药企业甚至境外医药厂家也纷纷参与其中。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这个以瘦为美的时代,很多消费者就算不胖,也常常会被减肥产品的广告所吸引,冲动地购买。”重庆理工大学市场营销与广告系博士孙金花表示,市面上的减肥产品首先抓住了消费者急切希望减肥的心理。
  “一些减肥产品邀请明星代言,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还有一些商家利用夸张的广告语,吸引消费者眼球。”孙金花说,在强大的广告攻势下,爱美的消费者很难不中招。
  问题
  商家涉嫌虚假宣传
  消费者举证难
  商家大肆宣传减肥疗效并称产品无副作用,但消费者用了并不见效,反而对身体造成一定伤害,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重庆丽达律师事务所律师段勤表示,我国《食品广告发布暂行规定》明确要求,保健食品的广告不得夸大保健食品功效。“根据《广告法》的相关规定,药品不得含有不科学的表示功效的断言或保证,广告中也不能出现无副作用等语言。”段勤说,商家“1个月瘦5公斤”、“纯天然无副作用”的广告语已涉嫌违法。
  “保健品就算不能减肥,也吃不死人。”曾是曲美供货商的何女士说,如今的药店、美容院等商家都抱着这样的想法,所以明知违法,仍会大肆宣传保健品的减肥效用。
  重庆市沙坪坝区消委会工作人员周红丽说,曾有一位37岁的女子向消委会投诉,她在一家美容院办了张12000元的瘦身卡,但3个月下来反而胖了,她要求美容院全额赔款。“我们调查取证发现,美容院一切手续都没问题。”周红丽说,美容院认为,女子减肥失败是因为没按要求忌口。“消费者大多没有实质性证据,也不愿走诉讼程序,觉得是浪费时间、金钱。”周红丽说,举证难成为消费者维权的“拦路虎”。
  重庆市西南医院内分泌科教授王富华表示,如今市场上的减肥保健品,其本质上根本不具备任何治疗功效。甚至一些“三无”减肥产品含有对人体有害的违禁药物成分,虽然瘦身有法,却对身体损害极大。
  对策
  严打保健品“四非”
  重者追刑责
  减肥市场乱象丛生,无疑给管理部门带来了巨大考验。究竟该如何有效监管,规范市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重庆市食药监局工作人员韦红建表示,目前,该市食药监管部门正在开展打击保健食品“四非”专项活动,即“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添加、非法宣传”。通过重点排查、突击检查、监督抽验等方式,加强对群众投诉举报多、虚假广告屡禁不止的产品、企业及保健品批发市场的监管。
  “‘四非’行为一经查处,将受到严厉处罚。”韦红建说,针对不同情况,食药监部门将采取吊销生产经营者和产品的许可证件、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责令封存、下架、企业召回并监督销毁等处罚。
  建议
  抬高行业门槛
  将违规商家淘汰出局
  “要有效监管减肥市场、约束商家的不规范行为,还要行业自身约束与国家监管携手出击。”孙金花表示,保健品行业自身可通过抬高行业门槛,使用行业壁垒的方式,将不遵守行业规定的商家除名淘汰。
  同时,孙金花也提醒说,消费者要理性消费,一时冲动的购买行为,可能不仅没有任何功效,还会伤害自身。
  王富华也称,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任何减肥产品都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减肥最重要的是了解个人身体状况,寻找最适合的减肥方式,而不是偏信商家广告。“人体发胖其实是能量平衡的问题,摄入过多,热量堆积就会发胖,相反,消耗过多就会变瘦。”王富华建议,市民健康减肥应该通过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改变生活方式来维持,寄希望于所谓“快狠准”的减肥产品,往往会发展为病态减肥。 (谢聘 周舒曼 张航)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