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08-28 01:31:32 热度:910
——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院长龚放
文/邓桂芳 王 琼 宋 莹
作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院长,龚放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以饱满的工作态度和热情,带领全院职工苦干实干,实现了医院总收入逐年增长20%以上的目标。医院综合实力得以全面提升,为重庆市公立医院改革和打造“渝西医疗高地”作出了突出贡献。
强化管理 健全制度
龚放在医院管理上勇于探索,大胆改革,使该院在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得到提升。
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培养和引进技术骨干。近3年完善30余项人事管理制度,并采取综合举措打造人才队伍。同时,完善引进人才管理办法、绩效考核和人事分配制度,加大激励和约束机制,有效激发了职工工作热情。
狠抓医疗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加强三级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及制度建设;严格监管合理用药。2011年11月,该院接受原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督导检查,检查结果在重庆市排名第一;严格监管合理用血;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和安全,采取护士分层管理及责任制整体护理、护理弹性排班、简化护理文书等措施;加强医保农合管理,在重庆市级医院中,该院次均费用最低,报销比例居中上水平。优化服务流程,方便患者就医。成立客服中心,加强门诊服务工作。制定完善预约诊疗服务,缩短患者等候时间。建立了医院VI视觉识别系统,统一规范医院标识标牌、宣传栏、专家介绍等,为患者就医提供方便。
加强学科建设,提升科研水平。打造重庆市临床重点学科1个、重庆市医学重点学科1个、重庆市医疗特色专科两个。该院中心实验室获准成为“永川区医学实验中心”;建立 “中国盖茨基金”项目结核实验室;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获得重庆市卫生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6项;发表论文286篇,其中SCI论文5篇。
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2009年,医院成为重庆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学院,并设立为重庆医科大学临床三系。承担了市级重大、重点、面上教改项目12项,校级重点项目两项,顺利通过了由教育部组织的国内外专家按国际标准进行的临床医学专业认证。
加强信息化技术建设,打造数字化医院。建立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逐步实施了临床路径系统、危急值短信报告系统、高值耗材追踪管理、供应室器械消毒追踪管理、手术麻醉管理系统、合理用药系统、移动护理系统、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医院感染管理系统、输血管理系统等专业化的临床信息系统;配合当地政府积极推进以该院为中心的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建设。该平台通过网络平台信息技术实现以大医院带小医院共同发展的医疗体制改革新模式,目前实现了永川区医疗信息资源共享,有效缓解“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履行社会责任 坚持公益性
积极开展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该院先后派出了91名中级职称以上医务人员对口支援秀山、荣昌等地8家医院。医院与38家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与13家医院签订了教学合作协议,与3家医院签订了远程心电图诊断协议。
积极帮扶困难群众,开展救助工作。该院对“三无病人”及低收入病人实行人道主义的医疗救护,利用白血病基金、急救基金、道路交通等基金,救治贫困家庭患者。
加强文化建设 提升软实力
通过培育优良的医院精神,塑造良好的医院形象,医院逐步建立了以病人为中心,根植于医院工作方方面面的医院文化。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创建优质服务窗口”、“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志愿服务在医院”等活动,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品质。建成全国“工人先锋号”科室1个、国家级“青年文明号”科室两个,国家级“巾帼文明岗”科室 1个,“重庆市卫生系统优质服务窗口”3个,并获得了原卫生部医管司和健康报社授予的“2012医院改革创新奖”,2012年重庆市“群众满意医疗卫生机构”等荣誉。2012年,医院在国家级媒体发表正面报道32篇,省市级媒体116篇,区级媒体88篇,校级新闻177篇,提升了医院的影响力。医院文化建设成效明显,促进了医院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4-10
2025-04-10
2025-03-27
2025-03-25
2025-03-23
202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