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专家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园地 > 专家论坛
刘保延:中医药迎来大数据时代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08-21 11:37:41 热度:1222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 刘保延

  中医药学能够发展2000多年长盛不衰,是因为有确实的疗效。但是为什么大家总是对中医怀疑呢?关键在于中医疗效证据缺少科学数据的支撑。如果我们能够把中医药学所有的诊疗过程数据化,把中医诊疗的结果数据化,把中医与病人的沟通数据化,中医就真正成为以大数据支撑的令人信服的学科了。
  从“为什么”到“是什么”
  当前,数据已经渗透到所有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大数据的特点是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价值密度低、商业价值高、处理速度快、潜在应用价值高。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引起人们思维的变革是多方面的,最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从随机小样本向全样本转变,二是从精确性向混杂性转变,三是从因果关系向相关关系转变。也就是说,在小数据时代简单范式下,人们往往会将各种复杂事物简单化、静止化,通过精确的抽样小样本,追求因果关系,回答“为什么”。在大数据时代复杂范式下,人们借助各种信息手段,往往会在复杂事物的过程中,通过混杂的全样本信息,首先探求相关关系,用大数据来回答“是什么”。而且往往依据“是什么”就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非常多的临床和生活当中的一些问题。如大家熟悉的来自2000多年前《伤寒论》中的“白虎汤”、“麻杏石甘汤”等古代经典名方,临床使用只要方证对应,相关关系明确,常常可以救治危重大病。尽管到目前为止,研究其物质基础的不少,但其复杂关系中的“因果关系”却始终没能阐明,然而这丝毫不影响其临床的使用。大数据时代思维变革,将会使人们从追求因果关系的渴求当中解脱出来,开始寻找复杂数据中的相关关系,用新的视角来看待世界、看待工作、看待生活。
  2000多年前,张仲景并没有做我们现在这么多的实验,但是他写出了《伤寒论》。他在序言中说自己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其实他就是把大家已经积累的经验数据化了,在里面抽取了有关中医防治伤寒病的方法。《伤寒论》至今我们还在应用,对整个中医学界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大数据时代除了三个方面的变革以外,还有三个关键环节。一是要有数据;二是有了这些数据怎么用,要有思维;三是从哪个地方用这些数据,要有技术。很多人跟着老中医学习,拿着本记,靠自己的脑子进行总结,这都是很有限的。如果想把大数据变成我们的资源和技术平台,变成中医学发展的支撑,应该从以上这三个方面入手。
  从个体化到可分析、可量化
  数据本身就是一种事实,它代表着对某个事件的描述,它是可以记录、分析和重组的。数据化就是把一些现象转变成可制表分析的量化形式的过程。如何把中医药每次的临床过程数据化?大数据这种高新技术能不能很好地用到中医里面来?能不能把中医自身发展规律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这是我们面临的关键问题。如果能把这个问题解决,中医药学就成了一个真正有大数据支撑的学科。同时,我们如果能够解决海量数据处理分析的方法,中医就会插上腾飞的翅膀。
  我们用了10多年时间构建了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这个系统有一个体系、三个平台、四大功能模块。其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把中医以人为核心所形成的诊疗过程、诊疗结果和患者的沟通数据化的问题;二是海量数据如何管理和分析利用的问题。我们的研究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有数字化临床术语应用体系,这个体系把中医对人体认识的概念数字化了,这是中医数字化的基础。同时,与中医平常的电子病例结合起来,把电子病例变成结构化的门诊或者住院病例,使所有的诊疗过程以病例为核心,把医院所有与人相关的、与诊疗过程相关的数据数字化,这样的数字化使中医诊疗实践都变成数字,变成可分析、可量化的东西。
  我们的研究建立了海量数据处理方法和数据仓库,可以把海量数据管理起来。同时,我们也利用这个工具来对海量数据当中所隐含的中医的创新、中医的继承进行分析。
  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
  中医个体化治疗疗效之间能不能进行比较?哪个方案最优?总体来讲,我们想用这些方法把中医真正变成大数据支撑的学科,用数据揭示出中医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的内在规律。
  中医理论体系是以患病的人为核心,而不是以人的病为核心建立起来的,所以中医是整体观,是个体化治疗。中医把病人的状态和医药干预措施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来了,这种建立也形成了中医的理论体系。比如中医说的热是人体的状态,说的寒是药物的属性。这种方法有什么优势?它可以从整体上进行调节,但是它又有各自的局限性。如果从人的物质入手研究的话,最终可以回答“是什么”、什么原理引起来的。但是中医是从人的关系去研究的,不可能回答“为什么”,但可以回答“是什么”——是什么关系,在什么情况下能取得什么样的效果。
  在大数据研究中,主客体是一体的,是不可分离的。我们以中医疗效为核心建立人体状态和医疗干预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形成了中医的整体性,二者之间各有优势,可以互相取长补短。我们的研究是全样本的、混杂大数据支撑的研究。
  从哲学角度看,这是两种不同的范式,即简单范式和复杂范式。根据这样一种思路,我们提出中医的临床研究在大数据的支撑下,应该回归中医本源,建立真实世界的临床研究范式。这种范式体现的是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它是在真实世界的环境下临床科研一体化的研究范式。
  在这样一种理念下,我们提出中医的临床研究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按照国际公认的临床研究方法来进行研究,很多人的研究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另外,我们要利用临床实际的诊疗数据来建立真实世界的临床研究范式,把两种方法法紧密结合起来进行真实世界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我们在16个国家临床研究基地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4个直管医院中,已经把这个体系基本上构建起来了。我们相信,当我们有了充足的大数据以后,中医学很多的理念就会得到实现。因为范式的转变必然带来科学的革命。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