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炎炎夏日警惕“心理中暑”

来源:北京晚报 时间:2013-08-15 23:21:22 热度:599

  今年入夏以来,全国各地发生了一系列恶性案件、重大交通事故、人际摩擦冲突事件等。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专家提醒,持续的高温天气会对人的情绪与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应用发展部心理专家吴坎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美国心理学家克雷格·安德森在分析从1899年到1972年间的犯罪率时发现:在美国,夏季比其他季节高出2.6%的谋杀率,夏天发生的家庭暴力、强奸案、攻击事件、骚乱事件等都比一年中的其他季节更多,在7至9月更是呈现出一个高峰值;而与那些夏天比较凉快的年份相比,比较炎热的夏天有更多的暴力犯罪。
  造成夏天暴力犯罪率变高的原因是什么呢?心理学家经过分析认为,夏天的高温带来的不舒适感会降低人际吸引和人际评估,也会增加人的消极情感和攻击性思维。也就是说,烦躁的大热天使人的思维变得更加消极,对别人的评价低了,也更容易生气了。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为“踢猫效应”:男人被老板批评,心情很差,回家把孩子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不敢对父亲发泄,就踹了小猫一脚,小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车开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恰好出门买烟的父亲撞伤了。“在高温下,生理机制的反应必定会带来与情绪有关的激素、器官的反应,人控制不了自己的内分泌系统,理性行为也会受到影响,比如情绪变得激动,更容易愤怒,也更会有意无意地迁怒于别人,发生‘踢猫效应’的几率也会相应增加。”吴坎坎说。
  中科院心理所副研究员刘正奎也一直在关注天气变化对人心理的影响。他认为,持续高温会使人形成一种慢性应激,这种应激是人类为了应对面向自身生命状态的威胁自然产生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心理中暑”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表现,但持续、极端的高温却是人类心理健康的威胁,因为当慢性应激达到一定程度后,人类往往会作出一些原始的反应,如愤怒、攻击行为等。这种不良情绪虽说是个人的,但社会危害性却很大,比如说,有人觉得为什么别人可以在空调房里避暑,自己却还要在高温下工作,这种想法有可能加剧底层民众的愤怒与心理失衡,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心理学研究证实,包括持续高温在内的极端气候会增加人的暴力行为与攻击行为,甚至会促成群体事件、社会动荡。有资料表明,正常人群中约有16%的人在夏季会出现“心理中暑”症状,尤其是在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的环境下,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会明显增强。
  如何避免“心理中暑”?心理学家建议,“心静自然凉”,要从内心接纳这种极端天气,毕竟天气炎热是个人无法左右的事实,做到心情平和,避免不良情绪的滋生与积累;同时做好避暑措施,合理规划与安排工作时间,减少工作量,若出现易怒、烦躁不安的情绪时,要及时向身边的家人、朋友倾诉,主动向社会支持系统求救,尽量将愤怒、烦躁、不良倾向扼杀在自我控制中。 本报记者 蔡文清 J177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