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服抗精神病药物小心得上热射病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08-15 07:35:51 热度:875

江苏省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 张 凯 王国强

  每年夏季,医院里因中暑就诊的患者都会明显增多,今年更是如此。与往年不同的是,由于全国多地连日酷暑,杭州等多地热射病的发病率比往年明显增加。在这里需要提醒正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一些药物会影响机体的体温调节,有可能导致热射病。
  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导致昏迷,进而引发全身多个脏器功能损害,尤其是肾脏功能、循环功能和凝血功能损害明显,死亡率高达40%~50%。杭州首位热射病患者就患有抑郁症,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
  不论是酷暑还是严冬,正常人的体温总是保持在36~37℃。这是因为人体有体温调节中枢,专门调节机体产热与散热,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范围。
  近几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发现,服用某些药物后会引起体温升高,增加中暑的几率,严重者甚至出现热射病。比如,一些患者服用了氯丙嗪、奋乃静、氟奋乃静等抗精神病药物后,上午即开始出现低热,下午3~5时体温逐渐升高,直至晚上气温降低或经过降温处理后才逐渐恢复正常。当然由于存在个体差异,患者的发热程度也不尽相同。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上述药物本身具有干扰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换言之,药物可以使体温调节功能减退或失控,以至于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低温环境中体温降低,在高温环境中则体温升高。当抗精神病药物与抗震颤药安坦(苯海索)合用时,会抑制汗腺分泌,使散热受到阻碍,患者皮肤一直处于干燥无汗状态,导致热射病的发生。
  为了预防热射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用药的种类和剂量,一旦有体温升高的现象,应立即采取降温措施。
  正在服用氯氮平、氯丙嗪等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在炎热的天气不要过多进行户外活动。中午时分应尽量待在家里,在家里可以开空调,将室温维持在28℃左右。清晨或傍晚天气不热时,可以关闭空调、开窗通风,保持空气的流通。
  同时,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要多喝水,可适当喝一些淡盐水,以预防因出汗过多引起的电解质紊乱。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